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模式或实施途径相结合,五星教学模式是践行该理念的一个可行方向。该文针对当前OBE理念下高校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融合OBE理念和五星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重构;以“空间数据的网络分析”课程为例,从“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5个环节开展课程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刑法分论”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必修课,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与之实践性需求相契合。文章在为“刑法分论”课程定位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究OBE产出导向教育作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支撑,进而构建教育资源体系,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以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设计符合这一理念与时代特征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流程,最终实现教学理念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以及法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杨倩 《成才之路》2023,(15):41-44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度把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结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不断探索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路径,以推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文章围绕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探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课”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现阶段,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弱化、在线课程资源运用不成熟以及课程体系对课程的“两性一度”支撑不足等问题。通过对一流本科课程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了当下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现状。基于此,从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目标转化、混合式教学设计运用和课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路径,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本质在于数字化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课程建设理念“唯技术论”,遮蔽“人的存在”;课程内容被“标准化”,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实施“技术主导”,降低“教学质量”;课程知识碎片化,淡化“能力逻辑”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手段、课程形式等维度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应坚持优先发展的理念,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助推经验课程延展;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课程的质量;加快数智化教室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生态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存问题,然后概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接着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最后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域”和“主题”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两个核心概念。其基本理念包括:完整理念、生活理念、活动理念、生态理念和园本理念。这一理念反映了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趋势:以“主题”来统摄“领域”,探求儿童心理与学科逻辑的内在融合,强调目标设置的完整与适宜,注重知识与经验呈现的综合性与网络化,追求实施路径的多样性与活动性,关注活动过程的创生性与开放性,强化教学情境的立体化构建。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学习、建构学习、合理评价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理念,突破学科中心,即由以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平台     
[名词]新课程改革十大教育理念东北师大博士生温恒福在《教育探索》撰文指出,要想科学、有效地做好课程改革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联系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树立“从课堂教学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重新教育中国人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丰富学生生活的理念”、“少讲多学的理念”、“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平的理念”、“运用与开发多元智能的理念”、“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十大教育理念。[观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回…  相似文献   

12.
张昊 《现代教育科学》2010,(4):81-84,88
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是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教师在“技术”、“实践”与“解放”三种课程理念及“传统”、“现代”与“当代”三种教学理念中的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对“课程与教学”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深入探讨,提出了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角色重构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2009,(6):78-78
今年秋季,河北省将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打破现有行政班的编制,实行走班制。课程改革重新设置了以学科类课程结构,活动类课程被纳入到新的课程结构之中,体现了在“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教育理念新”、“教学管理新”、“评价理念新”这六方面的新变化。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思、知、行”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校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为核心德育理念,从“黄河魂”修身课程、“黄河诵”阅读课程、“黄河功”健体课程、“黄河韵”艺术课程、“黄河印”劳动课程五个方面,探讨“黄河风”与小学课程资源的融合,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立体化设计方式,构建校本化“黄河风”农村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有效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信息技术应用与训练》教学设计为例,尝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垃圾分类”等环保思政理念之“盐”有效溶入《信息技术应用与训练》之“汤”,突出课堂教学实施中思政之“盐”的调味性,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有效达成课程思政自然溶入的教学目标,为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创新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而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作用的显现性和潜在性更是明显。以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形态以“再现”、“模仿”为主要特征,这样的课程教材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参与,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它不仅能授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校本课程“数学文化”开发与实践的系列思考.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以提升数学素养为目标,课程内容主题引领、精选内容,课程实施凸显四性、增强体验,课程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呈现案例“人生相遇几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分析来看,“一般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相应的课程理念。“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有着一定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职业科学理论”为开发“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筱林 《广西教育》2012,(35):47-48
阐述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以“岗位对接”为课程设计理念,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848”设计,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四真”、“三化”、“两同步”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学科思政”目标为引领,分别从“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字、“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化、“课程思政”与翻译课程资源的关系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突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日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