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经历了社会转型初期的剧烈动荡与道德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恢复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责任,积极推动学校进行德育改革。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学校德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即从"国家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从培养社会主义的"政治人"到培养"合格公民";从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到公民素质的培育;从共产主义综合教育法到多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并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与发展。这些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德育"鱼龙混杂"、学校德育"一位独撑"的严峻现实,上海市开元学校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秦选强 《班主任》2007,(9):38-39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加强德育工作的文件频频出台,对于德育地位的强调可谓用尽词汇;德育体系也很庞大,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管理到教师行为,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各项德育规定和要求应有尽有;所有学校都确定了"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并制定出台了各项德育制度,应该说,这为学校德育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校德育始终无法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全面责任者,是学校一切行政工作的指挥者,因此,校长也必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学校德育工作,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者历来都十分强调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校长也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但众所周知,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坐落之地是对乡村学校德育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空间。学校布局调整使学校从村落迁移到集镇,学校是"村落中的‘国家’"这一"李书磊命题"应变为"集镇上的‘国家’",要超越"村落视角",发展出"集镇视角"来看待乡村学校德育文化空间问题。通过对一个多民族农业县的个案研究发现,集镇把学校和村落编织起来建构了"向城近农"的文化空间。集镇文化空间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为:城乡经济形态的碰撞对学校的德育目标提出了挑战;在学校和集镇形成了并行的多元文化环境,使学校面临文化冲突;不充分的城市化造成不道德的集镇公共生活,消解了学校的德育效果。学校与集镇应建构具有道德凝聚力的整体环境,具体而言:利用集镇的文化过渡性树立调和性德育目标;在校内外共同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学区集镇为中心建立教育性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正红星小学,一所从军营里走出来的学校,始建于1975年。秉承红星精神,服务军队,是红星小学肩负的建校使命。建校三十八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在传承与创新中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和超越。从军营到家园,从红星闪闪到"有光"文化的建设,浸透着几代红星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追求与探索。一、秉承红星精神,塑造"有光"文化走入红星的校园,你会感到浸润师生灵魂的气质,昂扬勃发、个性彰显、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以"尚善"教育为载体,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尚善"教育为载体,从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教育服务和教育内容四个方面探索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新局面,不断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蔡军 《中国德育》2011,(3):44-48
2004年10月,面对"教育质量徘徊不进,施教区生源大量流失"这一长期困扰学校师生的急迫问题,陈小平校长敏锐地意识到,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必须从学生德育起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转变学校德育的思想观念。提出要由"管理"到"建设"的班级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主要靠体验,"到生活中去"主要靠实践。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则是在活动实践以及大量地了解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有铨 《中国德育》2008,(10):23-27
教育者对于“道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潜在地决定了学校道德教育特殊的性质以及活动的效果。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因此,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是指“不是不道德”,它区别于无休止的“更道德”,这是判断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的标准。道德出于人的自觉、自愿,作为外部环境刺激的奖励并不能培养道德,道德教育要慎用奖励。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学校道德教育兼具东西方特色。文章系统地探讨了新加坡建国以来学校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对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进行了提炼,试图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知情型-生活化-整体性”德育新范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传统知性论道德教育对我国学校德育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知情型-生活化-整体性”德育范式以道德知识和生活育德的新建构为基础,以在实践中整合为途径,通过“知、博、意、行”的融合和德育整体性作用的发挥,促进道德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生成,实现对人的整体性塑造。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德性修养“养德”方式主要有:以学养德、以习养德、以友养德、以文养德、以乐养德。孔子五大“养德”方式启示我们要抓好中小学生道德知识教育、养成教育、营造健康成长的人际环境、读书活动、体艺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基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试图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及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将泰山文化这一集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知识融入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为有效开展这项工作,尤其要明确教育的实施主体、构建教学的内容体系、区分教育的对象层次、找到科学合理的教育途径、营造立体适宜的教育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简单化"、"纯净化"和"局部化"的困境,要会运用"平衡术"予以处理和化解。  相似文献   

18.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以毛蓓蕾老师的“大爱精神”为典范,倡导全体教师要以做好教育服务为第一宗旨,坚持把宽广博大的爱施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始终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情感。“大爱精神”已成为三中心小学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逐步探索出一套学校德育发展的新路子——少先队工作自动化、家庭教育课程化、课堂渗透体验化、优质资源整合化以及品牌特色辐射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通过在校内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校外建立“企业德育实践基地”,找到了一条符合广东高职院校实际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路径。“研练式”、“企业德育实践式”教学等是创新德育方法的有益尝试,深受学生欢迎,得到了教育部社科司、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们的好评,对广东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