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利 《云南教育》2003,(27):28-2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发展带来双向效应,既有占主导地位的正效应,也有难以避免的负效应。特别相对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职高学生。一方面接受学校正面教育,一方面又在自觉不自觉地接触社会,接受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道德心理在发生着急剧的斗争与变化。为了解其道德心理现状,笔者对几所职业学校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敬师长、人生追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当前职高学生道德心理方面一些真实、有价值的数据。现将调查中道德心理情况综述如下。一、见义勇为精神仍是当前职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学生影响的客体,不同教师在接受学生影响时会产生差别反应,同一教师在接受学生影响时也会因对象的不同、自身状态的不同和情境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反应,而教师的这些差别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客体地位和在接受学生影响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并自觉地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 ,只有贯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才能发挥巨大的教学效应。为达到这一特定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自觉地接受创新教育思想的熏陶 ,把创新教育思想衍化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 ,要讲究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准则策略 ,促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 ,不只是单纯的认知过程 ,学习的本身就包括着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中注意到情感 ,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就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保持…  相似文献   

4.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以不明显的方式,有意识地向个体发出某信息,使人在未意识到的刺激作用下,不自觉地接受他人的控制,形成一种观念,转化为某种行动或产生某种效应.可见,暗示是双方的,一方面暗示者运用语言或行动制造某种气氛,使对方发生自己所期望的行为;另一方面被暗示者通过接受这些刺激而发生社会或班集体所要求的行为.学生在集体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同时也暗示着别人.这种以期望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控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无形教育效果是指社会各种环境和教育情境对学生产生的无形影响,其教育效果如何,校内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长期以来与社会脱节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接受量,限制了学生的社会认识范围。人的思想品德与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去充分接受社会无形教育,自觉不自觉去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欣赏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有效的文学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促使学生的文学欣赏从自发走向自觉;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阶段性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培养自己敏锐、厚重的情感力。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政治课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又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初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努力完成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正确认知并指导其实践乃至能够使其自觉进行行为矫正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其中,提高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的问题尤为重要。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启发学生认识新世纪的特点,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面…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在福建省各高校形成一种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两个体系间正在发生互动与交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开始注重心理疏导的尝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尚需进一步地内在化、自觉化;还要解决规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具体的人生体验间所形成的心理诉求的矛盾;要进一步把学生接受心理的变化做为思政理论课改革与提高效应的考虑依据;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间的智慧互通与思想互补,扩大专业知识教育者在心理教育、心理疏导方面的自觉担当;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张扬优良精神品质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卓越的心理素质,形成自觉抵御心理困扰、自觉疏解心理问题的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接受知识点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4):173-174
惯常的品德教育聚焦学生的行为,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效应。其实这种现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品德教育不能只盯着儿童的行为,而要以儿童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自觉认识,既要激发儿童内心已有的先天道德性,又要通过课堂内外的种种活动培养学生后天的道德性,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公民教育就是一种遵循基本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人、更普遍适用的教育。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以公民教育为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情感上有认同感,易于接受,为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工作生涯中,我们每天都可能要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打交道。因而如何正确教育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而又要严正思考的一个课题。学生转化着重要做好心理疏导,如果教师能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自觉运用于学生转化的实践当中,必然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效力。下面笔者根据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知识,谈谈几个心理效应在学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一、"自己人效应"——亲师友,做主人就是说要让学生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增强学习  相似文献   

12.
徐翠菊 《语文天地》2015,(10):53-5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思维训练,但是语文教学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一、教师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在疑问上下功夫。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可以说,教师的疑问是学生思维的源动力。1.激发兴趣,鼓励思考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最容易积极  相似文献   

13.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以不明显的方式,有意识地向个体发出某信息,使人在未意识到的刺激作用下,不自觉地接受他人的控制,形成一种观念,转化为某种行动或产生某种效应。可见,暗示是双方的,一方面暗示者运用语言或行动制造某种气氛,使对方发生自己所期望的行为;另一方面被暗示者通过接受这些刺激而发生社会或班集体所要求的行为。学生在集体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同时也暗示着别人。这种以期望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控制。中学生的自尊心强,不喜欢“赤裸裸”的、直截了当的、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对成人…  相似文献   

14.
一、罗森塔尔效应简述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它体现的是暗示的力量。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小学生的自我非常幼稚和不成熟,  相似文献   

15.
道德素质也是一个国家的人格素质,在学生中大力推广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道德教育:第一,引导学生懂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第二,引导学生懂得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高校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好四个注重:注重方向性,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注重针对性,分年级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实践性,将教育内容外化为学生具体的实践行动;注重成效性,多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增强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中,将理想信念教育根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活动载体中,努力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他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自觉或不自觉对他的学生们施予情感上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学中矛盾的另一方,他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不仅能接受教师施予的情感影响,同时也必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和教师以及周围的同学产生情感交流。因此,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课堂表情是指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传授和接受情绪的一种外显行为。它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行动、言语行为三个方面 ,是师生在课堂上心理表现于情绪上的一种非自觉的自然流露。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特征 ,才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其一 ,课堂表情是师生信息反馈的一个主要通道。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接受了多少。而教师如何知道学生的接受情况呢 ?学生的课堂表情无疑是一面很好的反光镜 ,从中能反射出哪些学生注意力集中 ,哪一些注意力分散 ;哪些学生心领神会 ,哪一些又似懂非懂。这是因为学生在接受时必然要产生联…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进行,每一个方面的状态,包括情感、态度、方式、效果等,都要对对方发生影响,形成客观效应;这种自身状态所引出的结果则是一种主观效应。如果教师情绪、态度不好,讲解不清又枯燥乏味,就会在学生中引起不良反应,产生接受上的消极状态与情绪、情感上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情绪饱满、态度积极、讲授精确恰当又生动有趣,就会在学生中引起良好反应,使学生产生接受上的积极状态与情感、情绪上的投入心理。就教师方面而言,讲授得法,对学生有吸引力是一种主观效应;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教益,引起…  相似文献   

20.
官员履新时表示要自觉接受包括人大在内的各方面的监督,这已是惯例。如果将“自觉接受监督“改为“不自觉地接受监督“,是不是会成为水平更高、更值得倡导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