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界》2014,(10):32-35
灾害信息传播者包括政府传播者、媒体传播者和公众传播者三种类型。在自然灾害事件中,三者分别指向不同的信息传播目标。为了适应政策标准、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需要建立由微观层面的媒介协同、信息协同以及宏观协同三部分组成的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制。为了实现该机制的自运行,需要建立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机构,制定灾害信息传播者协同制度,提升各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媒体脸谱     
新政中国广播电视将即时插播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文指出,要完善广播电视气象节目定时播发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即时插播制度,遇有特别严重气象灾害,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立即中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催生了灾害信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者、灾害信息传播受众、灾害信息传播媒介、灾害信息、灾害信息传播效果等各个要素的研究,还包括对灾害信息传播案例的分析。灾害信息传播研究对于扩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指导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互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媒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对灾难性报道的经验和做法,体现在制定并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灾害报道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及完备的灾害信息传输系统等。借鉴日本NHK灾难报道的经验,可以从法律制度、行业自律、人才队伍和机制等方面构建中国的灾害报道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彩云 《兰台世界》2017,(22):26-28
灾害信息对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国家级公共档案馆灾害信息的在线公共获取服务现状,从灾害信息获取意识、灾害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灾害信息获取保障、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国外公共档案馆在灾害信息在线公共获取服务上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立军 《中国广播》2014,(11):59-61,74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受灾严重的日本许多市、镇政府相继开设应急广播——临时灾害广播,总数达29家。始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临时灾害广播制度被纳入《广播法》后,灾害信息传播的应急机制更趋完善。"东日本大地震"后开设的临时灾害广播分为新设和由社区广播临时转过来两种,开设及运营的情况千差万别。政府部门灵活应对、健全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相关各方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关系,是临时灾害广播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延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农业灾害应急信息集成服务的需求及其价值,对农业灾害应急信息集成服务的三种技术方法及其优劣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本体的农业灾害应急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模型框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现状以及经典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将EA方法引入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中的改进的设想。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基于EA的区域农业灾害信息资源规划流程,并利用EA构建工具——PowerDesigner15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灾害应急信息资源规划的实例模型。  相似文献   

12.
面向应急管理的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是完善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本文在总结当前研究动态与实践症结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应急管理的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构这一命题,分析其内涵定位,并从灾害档案信息的采集能力、开发能力、共享能力、评估能力四个维度阐释其主体内容。最后,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灾害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是科学救灾、快速救援的基本要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障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政策下对用户身份进行快速认证,对灾害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中用户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害应急遥感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该方法依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安全可靠等特性,由数据中心为各自...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普降暴雨,严重影响了市内交通,并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这场灾害事件,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灾害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草根媒体的反议程设置并存;自媒体在信息传播、灾害救助与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不断深化;政府组织的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和危机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滕朋 《新闻大学》2007,(2):36-40
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6.
张越 《青年记者》2012,(26):93-94
建立广播电视的灾害预警机制,可以最快的速度向尽可能多的人传达灾害信息,从而减少伤亡和损失。在这方面,日本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借鉴价值。日本模式:灾害紧急警报系统和紧急地震速报日本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对灾害预警应急相当重视。1985年,日本的广播电视机构开始投入使用灾害紧急警  相似文献   

17.
张玮鸥 《青年记者》2016,(25):24-25
气象灾害因其突发性和不可抗性,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诸多案例研究表明,气象灾害中的信息传播,特别是专业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对防灾减灾具有积极作用.其不仅表现在对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信息支持,而且有助于公众心理疏导和重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然而,更加专业、科学的气象灾害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中,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仍然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专业气象新闻报道不断转变思维,呈全媒体发展之势,并在突发性事件、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等领域体现出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刘孟玲 《兰台世界》2021,(1):103-105
灾害档案在灾害研究、决策咨询、社会记忆建构等方面具有重大开发价值,在如今的数据驱动型社会,灾害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和利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大数据应用于灾害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优势,从目前灾害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现存的标准化体系、馆藏档案研究、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立卷归档标准、档案工作协同...  相似文献   

19.
灾害档案是可靠的灾害信息资源,在构建社会记忆、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支持政府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还鲜少建立有专门灾害档案的事实,笔者探讨了当前灾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呼吁对此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