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藏传佛教形成以来,藏族高僧大德们在遵循印度佛教教理的同时,也根据自己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认知能力,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经过吐蕃时期佛教本土化的过程,藏传佛教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教理、教义,又具备了自己的特色。藏传佛教的神灵体系的形成就是这一过程的鲜活例证,藏传佛教中有佛、菩萨、罗汉等佛教神灵,也有世界形成之九神、十二丹玛、长寿五姐妹等众多藏族本土神灵。本文重点揭示藏传佛教神灵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藏传佛教来源的时候,有些论者只强调印度佛教的引进之功,而忽视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藏传佛教的形成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藏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是藏传佛教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团结、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有"与"无"是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佛教传入之初,即借用"有"与"无"来阐发其佛学思想,使佛教教义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佛道两家由于对"有无"的理解差异,在哲学上表现为本体论和存在论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4.
佛教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四姓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思想既是针对印度现实社会中的出身、种姓、性别和宗教信仰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之反抗,又体现出了完善的人格,提高了人的觉悟,使人能真正成为不愧为万物之灵的人。该思想既是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可以看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理论基础。佛教的生命平等观和万物平等思想,是把其他生物放在和人类平等的甚至是至亲的位置上来诠释的,重新定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佛教中的"缘起性空"的无我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否定。任何生命没有可以驾驭其他生命的特权,这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的羌姆是在印度金刚神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藏族的土风舞,拟兽舞以及苯教的祭祀舞蹈,形成的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一方面,它以各神祇作为表演者来宣讲佛教故事,传播宗教教义并祛灾取福;但另一方面,它暗含了对生命中生死的思考,在整个仪式表演的过程中折射出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冯新华 《现代语文》2009,(11):66-68
许地山的文化人格受到了印度文化的浸润。对印度文化的熟知,促成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吸取,继而影响到了他的生命哲学。泰戈尔的思想与人格,也深深地影响到了许地山的人格与行为,如泰戈尔的"平民主义"和"人道思想"。  相似文献   

7.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距今已流传2500多年,包括原始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回鹘佛教等诸多体系。其中,"原始佛教"是对佛教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最初所创立的佛教教义的理解。汉唐以后,中印之间海陆交通联系不断增强,达摩东来、玄奘西去,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佛教不断融入中华文化内涵,"汉传佛教"由是而立,并最终形成了"佛道儒"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公元三世纪,印度进入了孔雀王朝。阿育王信仰佛教,他大兴建筑与雕刻之风,借以宣传佛教教义,创作了许多传留到今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为使印度贱民摆脱受压迫的命运,安倍德卡尔带领印度贱民改信佛教,并创立新佛教为贱民提供思想指导,其新佛教表现为理性、科学、现代的思想体系,安倍德卡尔运用历史构建的方法,为贱民获得了一个新的宗教身份,从而获得新的政治和社会的身份,实现了对印度教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陀陀巴对抗赛”就是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进行的体育活动。它的参加者都是各个寺院的陀陀巴,陀陀巴是原藏区特有的,它的存在体现着在佛教思想的禁锢下藏族体育发展的艰辛,同时也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陀陀巴对抗赛”俨然就是现在的运动会。“陀陀巴”就相当于运动员,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比赛项目和比赛方法。研究“陀陀巴对抗赛”,虽是藏族体育发展过程中之一隅,离开了它将导致研究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12.
元代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伊始,翻译佛经即成为最重要的内容。16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俺达汗和林丹汗时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印度、西藏佛教经典的蒙译,丰富了蒙古人的精神生活,极大地推动了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佛教文化构成了全部蒙古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译经活动也为佛学的深入研究、保留印藏文化的优良传统做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不立文字”是禅宗的标志性的思想 ,但是人们常常将“不立文字”误解为“不要语言文字”和“不要逻辑思维” ,实际上 ,“不立文字”的真正含义乃是不执著于佛教经论 ,其实质则是对待佛教经论的一种般若空观。“不立文字”思想在印度佛经中早就有了 ,禅宗只是强化了它并将其立为本宗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而已。不过 ,“不立文字”这个词乃是“中国造”的 ,直到晚唐才在禅籍中出现 ,也就是说 ,此前虽有“不立文字”的思想 ,但却还不曾有“不立文字”这个词。只有通过考察“不立文字”的源起、含义和实质 ,才能对禅宗的“不立文字”思想作出正本清源的厘正。  相似文献   

14.
在方东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是一直推崇道家哲学,方东美认为,道家哲学接引了传入的外来佛学,并且帮助佛学在中国本土扎根。他虽然认为佛学理论同道家哲学接触之后,产生的是"交互作用",但是明确地反对学术界关于新道家哲学(魏晋玄学)受佛学影响的观点。他否定佛家思想对当时的道家哲学("新道家哲学")的影响意在表明新道家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就已经产生,并非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之后才产生。道家哲学与佛学结合的方式是"格义",导致的后果是印度佛学的"华化"。  相似文献   

15.
佛教量论体系是在陈那时期被正式确立,在法称时期得以完善。在印度的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流派在认识论方面的学说都或多或少与“量论”的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各派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思想虽然不能与“量论”划等号,但是可以说有很多的成分包含在量论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佛教量论的体系,将印度各个学派的量论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评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藏区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藏区旅游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藏区旅游与藏传佛教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为旅游热点的藏区,藏传佛教长期以来都是当地藏民的主要信仰,通过影响藏民的各种活动,对藏区旅游资源的形成与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推动藏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丧葬方式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精神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曾存在于东南亚地区和现存于我国西藏地区的鸟葬就是对印度佛教大乘密宗思想的反映。后来由于小乘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鸟葬失去了其存在的文化根基,遂逐渐消亡。西藏的鸟葬,则因藏传佛教地位的确立得以保存至今,并承载了更多本土内涵。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9.
龟兹是印度佛教东传重要的中转基地之一。龟兹佛教不仅承载了印度部派佛教的义理,还发展了印度佛教理论。龟兹佛教直接影响了中国内地佛教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中国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年来,对龟兹佛教及其艺术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在以"大乘佛教"为统治地位的中国佛教中,龟兹佛教因属于"小乘佛教"体系而长期被轻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表现为,在中国历来的佛教史中,龟兹佛教史的记述极其简略,轻描淡写或材料堆砌,内容雷同;用大乘佛教理念解读龟兹佛教及其艺术内涵,背离原来思想,导致长期以来龟兹佛教的真髓不能被真正揭示出来。改变这种状况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理论求新。首先要为龟兹佛教作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找准龟兹佛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在前贤研究成果基础上,贯彻"科学发展"和"继承与发展"的方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展望未来,龟兹佛教史研究定会迈向更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佛教政治理念及藏传佛教政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从开始便突显了强烈的政治功能,佛教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紧密借重于政治并深刻影响于政治的历史。藏传佛教创设了政教合一和活佛转世这些独特的佛教化的政治制度,为族群维系、社会整合、佛教发展、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