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正光教授的新作《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从审美观角度入手,对第六代导演的影像风格、艺术营养、时代背景、表现手法、文化内  相似文献   

2.
宋德松 《新闻传播》2023,(15):106-108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相互交织的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文学、历史、影像三者交融成趣,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分析与解构出发,探讨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索纪录片文学、历史与影像交织的创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耿爱芹 《新闻世界》2012,(3):131-132
"南京大屠杀"作为电影的题材,仿佛永远不会过时。可能是其本身蕴含的苦难、悲壮、爱国,抑或是人性的东西息息相关的原因。《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是最近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两部影片。笔者试从第六代导演与第五代导演的这两部影片,结合伽达默尔的历史与偏见的关系,就两部电影之影像语言、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两部反映特定重大题材的影片,两位导演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导演是靠自己的电影作品来标识身份的,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它最终是以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对于一个导演群体最本质的界定,应该立足于其影片在审美形态上是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论文通过第六代电影中人物视点的迁移、影像修辞的变化与迥异于前代导演的场景呈现等方面的审美实践来论证国内影坛第六代独特的审美观,并进一步阐述了第六代...  相似文献   

5.
徐冠楠 《大观周刊》2012,(28):27-27,25
不得不说第六代导演是“生不逢时”的一代,无论是第五代导演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还是好莱坞等西方电影对他们的冲击,无论是主流意识形态对他们的限制还是观众们日益严格的观影要求.都令他们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个性化、批判性为特色的第六代导演渐渐找不到出路,只得选择转型。《南京!南京!》、《无人驾驶》等大投资电影也表示,第六代导演正在向着市场化、商业化、主流化靠拢。然而,身处商业化语境中“水土不服”的明显症状和转型后失去了自我等现象。无不说明第六代导演的转型和回归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邵娣 《新闻世界》2009,(7):175-176
在中国电影圈内,有一批30岁左右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视觉冲击,被称为第六代导演。从诞生之初,他们就面临着第五代导演不曾遭受的巨大压力,随着贾樟柯在威尼斯电影节一鸣惊人之后,也让人开始再次审视第六代导演这个群体。本文就是从这个群体的艺术创作背景来浅析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陆川导演的影片《南京!南京!》。  相似文献   

7.
2014年,第六代导演刁亦男的新黑色电影作品《白日焰火》备受业界关注.影片将现实题材、黑色电影、霓虹美学等元素进行完美融合,以"白日焰火"作为隐喻符号,揭露出潜藏于影像文本下的人性欲望.拨开电影表面的悬疑迷雾,影片人物塑造、狂醉场景氛围的营造、强力意志的宣泄等层面都体现着非理性的精神特质,小人物的悲剧亦蕴含着形而上的强...  相似文献   

8.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影坛新的一代导演即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其影像选择迥异于前代导演,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人物选择的标举边缘,空间选择的碎片化都市,影像风格的摇滚特色几个方面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选择风格与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旭 《视听》2016,(6):69-70
80年代初期,"农村电影"一度与农村改革的热潮相互呼应,并准确地通过个体和家庭叙事角度表现了农村的变迁,引发了时代的共鸣。由《乡情》《乡音》《乡民》三部影片所组成的"田园三部曲"是第四代导演胡柄榴的代表作品,这三部电影均把主要视角投放在偏远农村地区及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身上,影像关涉着导演对农村与农民的表达。在胡柄榴的"田园三部曲"中,《乡音》以其精良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获得较多的褒奖,《乡音》作为"田园三部曲"中最重要的一部,深度展现了胡柄榴电影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1.
武恒 《东南传播》2018,(7):26-28
2017年,一部黑白电影以较高的姿态赢得观众的大加赞许,并被称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这就是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电影《大佛普拉斯》.这部电影除去对现实主题的关注,更多的是呈现方式的创新;其中贯穿全片的导演旁白、黑白影像、窥视视角等表现手法以介入性的叙事方式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幻觉,从而形成一种置于电影之外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2.
吴秀娟 《今传媒》2016,(3):79-80
本文以影片《午夜狂奔》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导演如何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将观众的期待视野得以满足和提升.文中从对演员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颠覆,从动作戏中激烈场景间的对比,从镜头间剪辑速率和景别取舍等来刺激观众的感官来分析,使观众在心理与生理上获得宣泄和满足.最后导演抓住观众的心理,在情感升华中提升观众的观影满足感.这种导演与观众间的博弈是该影片获得成功的秘诀,对以后其它影片的成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从《小花》、《如意》、《良家妇女》《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过年》、《我的1919》、到《笑傲江湖》、《大鸿米店》…经常因其艺术作品思想的前瞻性和艺术的创新,引人关注。而且被公认为学者型的导演。他就是著名导演黄健中。  相似文献   

14.
陈一凡 《今传媒》2016,(4):98-99
被誉为美国独树一帜的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凭借壮丽精美的构图,凌厉快捷的剪辑,宏伟深厚的配乐,拍摄的"越战三部曲"成为别人难以复制、难以逾越的鸿篇巨制.本文试从影片《天与地》主题、叙事、视听语言等角度对其影像风格进行解读,以期为该类影片的构思和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安阳婴儿》的主题和表达都具备颠覆性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就电影而言,它恢复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民性艺术本体视角,不无悲悯地表现当代城市底层社会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即下岗工人和性工作者的世俗生活。而影片的对话性镜头和电影人物语言的历史性改观,又意味着第六代导演对权力话语体系的集体出逃和全面翻盘。  相似文献   

17.
徐明亮 《视听》2022,(2):84-88
影片《悬崖之上》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建构出一种"另类"的女性形象,并利用视觉奇观的打造给观众带来了新奇、轰动、冲击的观影快感.这是张艺谋导演对谍战片这一电影类型的首次涉猎,表达了他对那些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间谍英雄们最深沉的敬意.《悬崖之上》上映后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整体上看,叙事理性的叙述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 难受我现在的生活。” 这从地下到地上的曲线,是中国“第 2001 年,彼时的贾樟柯刚拍完 六代”导演典型的成长轨迹。站台》,言词间满是焦虑。他的处女作 “第六代”贾樟柯的“地下”生活 《小武》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19.
张霖 《今传媒》2016,(3):81-82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管虎在他的最新电影《老炮儿》中依然秉持着对社会底层人物探讨的态度,遂在这种讨论中展现社会中老百姓平实的情感状态,还原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原风景.本文将以影片《老炮儿》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变化为角度,探析影片中角色的价值意义,从而透过电影里的镜头感受这个时代带给人们的心灵变化,以及人们与社会之间矛盾的展露及融合,渗透出导演所要给观众描绘出的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20.
郭琼 《青年记者》2012,(8):68-69
在城市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城市影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历史和文化符号为影像提供了内容;反过来,城市影像成为解读和宣传城市文化符号一个有效的手段.城市影像生产者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进行能动的反应,用艺术追求和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将城市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创作主题.影片《高兴》就是导演阿甘用一个地道西安人的视角来展现西安地域文化乃至价值观的一部典型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