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英汉语篇中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这三个照应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英汉语篇在照应上各有侧重,同时分析出其主要差异,并结合翻译技巧来说明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两种语言在照应手段方面的差异,从而使译文整个语篇前后衔接,结构紧凑,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行文习惯.这不仅是翻译人员应注意掌握的地方,也应是翻译教学中应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曹顺娣 《海外英语》2010,(2X):107-109
照应是英汉语中共存的一种篇章衔接手段,在解读和翻译语篇的过程中,成分间的照应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和根据,分析和对比英汉语篇中照应手段的异同十分必要。该文首先介绍了照应的基本定义,然后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照应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翻译实践总结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试析英汉语指示照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都有指示照应词存在,但他们在英汉语中的使用却并不相对应。本拟探讨英语指示代词“this,that”与汉语指示代词“这,那”在指称功能上的差异和原因,以及英语定冠词the与汉语零式特指在照应作用上的对应,来说明英汉语篇在指示照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篇章回指中,英汉语篇在第三人称照应时有性别指称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都有性的区别,而汉语在口头上甚至有时在书面上都没有性的差别,而且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有性的区别;其二,英语语篇中人称照应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汉语,后者主要使用零照应和名词照应的手段,这可能是与英语重意合,而汉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牧 《考试周刊》2012,(32):25-26
由于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语在语篇衔接手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从英汉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出发,以指称照应、替代、省略三个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为切入点对英汉语篇衔接进行了对比,认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建的容量为32.5万字的英、汉语通俗歌曲歌词平行生语料库,对比统计英汉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发现歌词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占绝对优势,指称主要依靠文外照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Chomsky约束理论框架之下的修正方案只能解释英汉语反身代词的一些长距离句法照应现象.只有从语义、语用和话语的角度才能全面揭示英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非句法照应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英汉例句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中的照应、替代、省略等手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基于这些原因,英汉语篇在不同的衔接手段的使用上各有偏差。  相似文献   

9.
照应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称照应系统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更加突出的内在语篇衔接功能。通过语料统计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照应分别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表现特征,而汉英文化是造成这种语言使用差异的重要潜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四种语法衔接手段探讨了英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以及调整英译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常用翻译方法。英汉语法机制差异突出体现在形合与意合的问题上,两种语言间的差异经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语法衔接机制发生冲突时,为了维持语篇的连贯性,有必要根据译入语的衔接原则调整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08篇缅甸学生HSK考试作文进行分析,得出缅甸学生汉语语篇照应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七种:零形式照应误为用代词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人称代词照应“数”的不一致、指示代词误用为零形式.本文试图分析七种类型偏误的分布及特点,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剑英 《海外英语》2012,(2):249-250
旨在对英汉语言的照应和替代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照应和替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 Hasan提出的五大衔接手段中的两种。先对比了英汉语的照应功能,指出其中的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替代功能,汉语的替代形式不如英语普遍,但现在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3.
由于语言习惯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照应衔接手段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学生有必要了解英汉语法衔接手段中照应的差异性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使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的译文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物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汉语人称倾向和英语物称倾向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以《儒林外史》第17回为例,进一步指出在汉译英时,译者应适当转换,以符合英语重物称和汉语重人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孙培培 《考试周刊》2012,(83):78-79
指示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称指示语在英语、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显示出复杂性,并且指示词语具有先用性的特点,但这种先用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在一些特殊的语境和语体中会随之消失,即出现反先用现象。本文试图以英语人称指示词语为例,对人称指示在英汉语用中的对比差异及反先用现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句子之间表层和形式上的衔接手段有照应、省略与替代、词语连接和语义连接.本文首先讨论其中的照应手段,包括人称煦应、揭示照应和比较照应,然后将英汉句子的照应手段作简明的对比,以便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代词系统中,指示代词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英汉语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语法范畴和在语篇中的照应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并对其心理表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指示照应是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定量分析发现,汉语中的"这/那"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中的this/that;that和"这"的使用频率则分别高于this和"那";汉语中近指"这"和远指"那"的使用频率差异在逐步缩小。由于英、汉语拥有不同的指示照应系统,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在对待集体/个人主义和高/低语境两方面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造成了这一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思维方式角度分析英、汉物称与人称形成的根源及语言形式的各种差异,指出英语多物称源于英语民族的客体思维方式,汉语多人称是受汉语民族主体意向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并针对物称与人称影响下的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三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的翻译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中常用的衔接手段有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衔接手段不尽相同,在翻译中,译者必须兼顾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调整翻译策略,从而获得一个语义连贯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