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献纪录片与其它类型纪录片的比较,在分析其所具有的一般价值后,着重论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及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洁 《东南传播》2011,(10):137-138
随着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普及,电视纪录片已逐渐广为人知,同时受众对纪录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类型,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三方面逐一探讨这一类型纪录片:(一)关于文献纪录片的界定。根据其定义找出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的特质。(二)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分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创作实践论述了通过彰显思想性、文献性、开放性来发掘中国文献纪录片国际政治与文化价值、思想启蒙与创新引领价值、文献典藏与文化传承价值的路径,进而阐明价值发掘的目标是构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为例,简要分析文献纪录片的价值建构。文献纪录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价值建构:发掘记忆,发挥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真实记录,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观照当代,发挥档案资源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的文化精神是纪录片艺术的灵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背景与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90年代至今中国纪录文化精神特征的分析与流变的揭示、对各时间城内典型纪录片创作的诠释,总结归纳了其文化精神的认知价值,并比较其异同,揭示其流变.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有其文献价值和审美价值,前者要求纪录片的选择的题材必须真实而有典型性,无论宏大还是微小事件都有其独特性;后者则要求纪录片的题材最终的落脚点必须关注人,体现人性,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实现拍摄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9.
文献纪录片是创作者的二次创作,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特征在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形成了一些规律和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大量运用访谈形式。即请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是历史问题的权威研究人士讲述或评述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孕育和发展,题材日渐广泛,表现手法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但是在呼唤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今天,纪录片创作者更应该坚持高尚的记录精神,坚守精神记录的灵魂和使命,使纪录片创作走上更加繁荣、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2014年,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势必会深刻影响着中国纪录片的具体走向,继而引起中国纪录片整体格局的改变。纪录片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使之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而民众对于纪录片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直接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因此对2014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一般认为纪录片是最有品位、最具魅力的电视作品,当电视业主要讲求感官满足和娱乐时,纪录片却强调了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纪录片是一种影视纪实艺术,它在影视新闻、影视叙事艺术、影视文献的交叉地带建立了自己的领域,这使它具有多重品格:以真实性和信息传播相交叉;以艺术性和审美功能及影视叙事艺术相重叠;以及以学术性和文献功能相联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拍摄纪录片《老郭和他的马队》,使我更加认识到了纪录片的一些艺术特征。一、真实的艺术美纪录片有较长的过程、丰富的人文动态及对生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重视保持生活的原…  相似文献   

13.
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个主要类型,担负着再现沧桑历史、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每逢重大历史节点,中央电视台都会推出有份量的文献纪录片,以电视传播的方式来重温历史、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纪录片因为其历史价值、认知价值、文献价值及文化传承功能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开拓空间.中华古代文明中的人物、朝代、历史事件或者文化现象为这一类型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献类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创作理念和价值构建自有一番别样的风景。本文以纪录片《中共六大纪事》为例着重阐述了文献纪录片的意义、发展近况、史料考证与选择、口述历史的作用、细节运用等多方面义理和总结分析,为此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献纪录片”的叫法源于《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1993年出品,中央电视台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摄制),尔后相继推出了《朱德》(1996年出品)、《邓小平》(1997年出品),1998年又将有两部同类作品——碉恩来》、《刘少奇》问世。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范畴而言,此类片种仍算是较为陌生的研究对象。我从1996年开始主持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编导方面的创作工作,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我认为,“文献纪录片”的字样可以现出在片名,但不能称为纪录片的一个片种。虽然这些片子里面出现了一些文献材料(如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们对于纪录片林林总总的定义纷争与对其本质“真实性”的一致认同中得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其“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由此提出其纪实与“真实再现”的两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颜春龙  张意 《东南传播》2023,(2):146-148
在当前浅阅读、视觉至上、精神压力大的社会图景中,媒介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受众对高质量媒介内容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文学纪录片在众多影视中脱颖而出。“媒介即人的延伸”,文学纪录片凭借其文学特性、精神内涵以及纪录片的影像化特征在当下社会中区隔了虚拟与现实,实现了对人性的延伸。本文将主要以《文学的日常》为例,分析当前文学纪录片所处的现实社会图景、文学纪录片未来发展价值以及文学纪录片在传播空间中对人性、社会和媒介空间的延伸和导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