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新天 《大观周刊》2013,(12):210-211
我们在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变换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而在要点,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在实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优化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罗龙 《大观周刊》2011,(24):90-90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就在一个劲儿的抄呀写的。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3.
付征俊 《大观周刊》2012,(32):271-27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本来应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偏向:第一,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和问,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第二,先读后讲,读讲脱节,读时不讲,讲中无读;第三,课堂上学生读,老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缺乏指导。  相似文献   

4.
张海英 《大观周刊》2012,(49):243-243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相似文献   

5.
刘俊 《大观周刊》2012,(45):324-32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的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有些老师则不然,学生死气沉沉,甚至有时气氛很紧张呢?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问题。语文教师要想讲好一堂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课堂语言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6.
刘瑞仙 《大观周刊》2011,(41):142-142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马小峰 《大观周刊》2012,(8):282-28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相似文献   

8.
崔思勤 《大观周刊》2012,(30):284-284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我们搞好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受到的教育大都在课堂形成,学校教育创新的结果,最终一定要实践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学校教育创新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一种传统的静态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这种教与学的行为习惯的扭曲,导致了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僵化、课堂教学枯燥、效率低下的不良效果;同时也使师生从开始时对课堂的满怀希望与憧憬,演变为对课堂的失望与厌倦。  相似文献   

9.
龚迎秋 《大观周刊》2012,(17):251-252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和目的,分析了课堂提问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并且说明了教师把握课堂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提问。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学是阅读的关键。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抄板书。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满堂灌”式教学的牢笼.还未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否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做好自主阅读的铺垫.从学生主体出发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1.
田红梅 《大观周刊》2012,(34):313-313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主人公就是学生和教师。课堂中的“人”包括两种,一指教师,二是学生。实际的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忽略学生,以自身为本。这也难怪,也许对教师而言,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学,具有步骤明晰、评价方便、易于展示、利于掌控等多种课堂操作“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登会 《大观周刊》2012,(21):227-22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由以前的“主角”变成“导演”,  相似文献   

13.
杨学峰 《大观周刊》2011,(44):193-193
最近听了一些教师的授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吃力,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够好。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完成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淑品 《大观周刊》2012,(23):167-167
初中语文教学是阅读的关键。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抄板书,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满堂灌”式教学的牢笼,还未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不言而喻。我认为阅读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王有静 《大观周刊》2013,(11):306-306
在英语的教学中。我们要首先设计好学案.只是很关键的一环.对于课堂效果非常重要。一.学案设计在学案导学中的重要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状况,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出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石雅玲 《大观周刊》2012,(48):369-369
生物课程是一门研究性学科,作为素质教育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将带给学生们很多足以在今后生活、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但是,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往往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佐以简单的标本、课件示范,以书本为依托。以学生答卷成绩为考核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教学环境和目标的变化,以及被教育对象心理、生理、价值观的变化.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提出了新课程教育体系,旨在与时俱进,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快乐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掌握技能,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而非仅仅答好卷子。  相似文献   

17.
陈晓欢 《大观周刊》2013,(6):146-14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说过:“唤起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活跃智力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见快乐学习是多么重要!但是有些语文教师走人了误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最大容量地让学生记住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自己拼命的讲、学生拼命地记,使自己很累,学生更累。  相似文献   

18.
宝峰 《大观周刊》2013,(12):177-177
课堂是学生自主成长的场所,是他们历练自己本领的阵地。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压制学生成长,也不是拔苗助长。他们就像一缕缕阳光,催生着学生成长。学生一生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的“创新——实践,实践——创新”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成长,应成为各位教师关注的首要。要学生在成长中创新,教师必须先行。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在成长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桂粉 《大观周刊》2011,(34):231-231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在“传道、授业、解惑”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我讲你听”和“我授你受”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在学习到化学中那些繁琐的符号、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徐静 《大观周刊》2012,(30):223-223
言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思维的最佳载体。语言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益。而强化言语表达的规范性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