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提起"特殊教育"许多人感到陌生、茫然,但其实从另一方面说,没有特殊教育,也就无所谓普通教育了。在科学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了解特殊教育,可以使人更深刻地懂得教育。那么,什么是特殊教育呢?我们又将怎么来培养特殊儿童健康心理,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去呢?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完善提供给0~8岁残疾及处于残疾风险幼儿的早期干预服务,2020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联合其下属早期教育分会发布了《早期干预/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者基于实践的初级专业准备标准》。该标准是美国第一个针对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门标准,共7条内容标准、1条现场与临床经验标准以及7个核心要点。该标准以“儿童本位”“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实用主义”理念为基础建构内容条目,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结构搭建内容框架,按“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路及教学过程的顺序逻辑进行条目编排。  相似文献   

3.
发展已逾百年的白俄罗斯特殊儿童矫正教育,其成就一直处于苏维埃联盟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的领先地位。其中,视力障碍儿童矫正教育发展成就更居于世界前列。文章首先明确白俄罗斯学前视力障碍儿童矫正教育目的和任务,其次阐述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视力障碍教育专家职责及其专业活动,最后重点梳理学前视力障碍特殊教育机构实施的核心课程。通过分析白俄罗斯学前视力障碍特殊教育机构的实践经验发现,白俄罗斯学前视力障碍儿童矫正教育的特点体现在视力障碍教育专家全程护航、康复教育与劳动紧密结合、赋能家庭形成家师合力共同促进儿童成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公平的逐步推进,学前特殊儿童逐渐从"边际人"向"中心人"靠近.本研究以河南省部分学前特殊儿童为例,从儿童视角出发开展研究,学前特殊儿童主要有精神、环境、人物、教学、技能等五个方面的教育需求,但目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如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多、学前特殊教育师资薄弱、特殊儿童特殊关爱不够.对此,应引入融合教育理念办校办园,培养倾听型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开展个别化教学和动态教学.  相似文献   

5.
学前特殊教育是对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期阶段的教育。为进一步发展完善学前特殊教育,对近年来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家园和社会的融合教育等进行分析,提出:在政策法规上,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学前特殊教育专项独立法律法规;在经费投入上,设立学前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扩大来源渠道;在师资建设上,加强高校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专业支持,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障;在融合教育上,家庭、教育、卫生等部门合力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学前融合教育不仅能够让特殊需要儿童在平等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获得与普通幼儿相同的机会和权利,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让普特幼儿加强融合和交往,助力幼儿社交能力的提高和身心健康,进而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平等,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第二十三条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内残疾学前儿童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统筹实施多种形式的学前特殊教育,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分别提出,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 ,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 6 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 2 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 ;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 ;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 ;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最后 ,我们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重障碍是指入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失调情况。他们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与单一残疾儿童相比。这一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残疾情况复杂、残疾程度普遍较重、残疾种类不同造成个体差异巨大。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多重障碍儿童的研究和干预已经引起我国特殊教育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盲校招收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不少是属于多重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有效教育和康复的问题已经被众多学校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9.
谈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与盲校相应特殊课程的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与盲校相应特殊课程的设置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钱志亮特殊教育是指对身心发展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视力残疾儿童在教育的需要上因为视力残疾的原因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因此视力残疾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然后根...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特殊教育起源于1947年,当时有一批志愿组织成立了“特拉法尔加家庭”,专为麻风病儿童提供教育。1951年,有了聋童教育机构,1956年,有了盲人学校,1957年又有了麻风患儿童协会。迄今为止。各种福利组织在政府资助下开办了20多所特殊学校,为6-16岁的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有少部分特殊学校还为残疾婴幼儿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学前特殊儿童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和学前特殊教育的原则,分析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及其政策法规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学前特殊政策法规方面的不足特殊教育法律不完善、法律条款粗略缺乏操作性、缺乏问责机制等.作者建议完善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细化现有相关法律条款;明确责权关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评估验收"一票否决"预警方案,从而促进学前特殊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融合教育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系,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运动”。其核心内容是:让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教育,依据残疾程度的不同,设置各种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主张使大多数特殊儿童尽可能在普通班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特殊儿童集中到特教学校,将他们与普通儿童隔离开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07,(11):19-19
9月21日,北京市幼儿园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示范基地颁牌大会,在东城区分司厅幼儿园举行。分司厅幼儿园、北大幼教中心、新源里幼儿园和方庄第三幼儿园成为第一批“北京市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第六幼儿园等14所幼儿园成为第二批“北京市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学前处处长张小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较多变化.原有的特殊教育课程已不能满足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需要,面对自闲症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青春期问题,脑瘫儿童的动作行为问题等,现有的特殊教育课程的教育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改变。如何科学实施康复训练,让特殊学生得到有效的康复教育.给我们特殊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始终把教科研工作放在首位,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先后开展了国家级课题《“医教结合”创建特色特殊教育学校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与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本栏目选登学校部分教师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一些实践探索。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前融合教育(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是指在普通学前机构内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开展教育。回顾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提倡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回到正常教育环境中,该阶段主要关注特殊幼儿的“安置”问题,而忽视教育环境应该为接纳特殊幼儿做出转变;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integration)”,强调要保障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中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视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融合教育就是指视力残疾儿童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资源室进行学前康复训练后。再将他们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视障儿童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室对视障儿童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使视障儿童学习了化知识,开启了封闭的心理.陶冶了良好的情操,为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转衔教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对关于身心障碍者转衔教育的定义、转衔教育的多重观点、转衔教育的模式、关于转衔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实践研究做了概括性介绍,最后还提出了我国大陆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及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初步构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前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每一个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涵盖了完备的政策法律支撑、有意义的保教实践、实用的支持体系、有尊严的包容环境四个方面。确定积极且明确的政策导向、构建完备而灵活的支持体系、建设德才兼备的学前融合团队、形成乐观积极的社会接纳氛围是建设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最早在特殊教育领域提出来,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概念,并已发展为国际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的全纳教育关注的是中小学阶段,学前全纳教育亟待研究。关注学前阶段的"特殊儿童"的需求,对这些儿童的学习和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其中,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又是"特殊儿童"中的典型。通过梳理全纳教育和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脉络,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把特殊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中比较难攻克的领域之一,文章以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厘清了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对于学前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