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思想的力量:影响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大学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一批论说大学理念、大学改革的思想家,其中的主要者如康德、谢林、施莱尔马赫、费希特、洪堡。如此众多的思想家对大学理念的集中论述,既是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的大学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在迄今为止的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思想家们的论述对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改革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国大学的兴起对世界高等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仅在19世纪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更开创性地将科学研究提升到了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切存在的合理,都是前人不屈的努力。现代大学的科研职能缘起于德国大学的三次大学改革运动,因此研究德国三次大学改革运动的始末,有助于还原德国的大学对科研的执着与坚守,并给我国大学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较早,在18世纪就发展得几近完美。教学、科研与学习相结合是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其建设的永久性原则。进入21世纪,德国大学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千面一校”为“特色兴校”,但教学科研仍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德国习明纳与现代大学教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首先将习明纳正式作为大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此后,习明纳在各国大学中的广泛运用,见证了现代大学科研职能确立的辉煌历程,成为欧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习明纳注重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科研创新的能力,是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的大学应当充分借鉴德国的习明纳教学模式,汲取其大学理念的精华,提高我国大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大学史上,制度改革是许多国家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19世纪初期以法国帝国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德国柏林大学建立为开端的大学近代化、19世纪下半叶美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19世纪末期英国的新大学运动、20世纪中期我国的"院系调整"及社会主义大学制度的确立和日本新制大学的成立等,都表明制度改革对各相关国家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是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化的过程中崛起的,组织制度是其组织化的主要体现.不同国家的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制度存在差异,以德国和美国为典型代表,从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20世纪美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大学的组织制度差异对科学中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岗位制度是其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重点分析了德国和美国两种不同的学术岗位制度,从制度移植和理念变革等方面对研究型大学学术岗位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进而为国内高校的学术岗位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德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特别是柏林大学的建立,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出现,同时也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时代。本文首先介绍一下19世纪德国主要大学的创办历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与社会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1):F0002-F0002
现代大学的雏形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中期,成型于20世纪的上半叶,发展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远程教育则萌芽于19世纪中期邮路通讯发达的欧洲,成型于20世纪的中期前后,发展于同世纪的后半叶。严格意义上说,远程教学大学同属于现代大学,两类大学又同归属于社会。但这个社会的概念,我们则理解为包括上层建筑的政府和经济基础的市场的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成为大学的一门专业性学科,以兰克为代表的“科学的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极大尊重.但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对现代德国历史命运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及其对德国教育史学科的影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注意.本文从19世纪德国经历的深刻思想变迁、近代德国历史学的民族特征、1945年以来德国历史学界的反思以及对德国教育史和德国教育史学史研究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重视德国教育史研究的政治语境,期盼引起教育史同行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成为大学的职能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1810年,普鲁士教育大臣洪堡创建了柏林洪堡大学,洪堡改变了大学只传授知识的惯例,而开了大学从事研究的先河,“把教学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德国的大学不仅设立研究机构,而且实行了终身教席下的导师制。大学研究功能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的创生、发展与改革深受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两种大学观的影响。人文主义大学观主张充分发展人的个性,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崇尚学术自由与科学探索;功利主义大学观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对德国现代大学改革、民国初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改革进行历史考察与比较发现,现代大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种大学观的相互协调,不可偏废。两种大学观的考察与比较,对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上)——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现代大学与 19世纪传统学院在组织与管理上有根本的不同。 19世纪传统学院规模较小 ,以联系紧密的学者学生共同体和经验管理为基础 ;现代大学规模较大 ,以科层制和专业化管理为基本特征。院校研究是在大学由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转变过程中作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参谋而出现的。可以预见 ,在中国由精英经大众走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中国大学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也会需要院校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开始,德国州政府不再直接干涉德国大学内部的学术和行政权力,而是通过监理会参与大学的经济管理和人事管理。监理会是政府和大学之间的联系纽带,不仅要对政府负责,还要对学校的利益负责。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功能也不断拓展,早期的大学功能单一,以培养人才为务。到19世纪早期,德国教育家洪堡(Humboldt)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研究和发展知识的场所。以此为标志,大学进入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双功能阶段。  相似文献   

15.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美国人在改革美国大学时,创造性地融合了不同的大学模式和理念,将大学这一中世纪兴起的古老制度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大学。我们在改革中国现有的大学、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应该以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来思考我国大学应当具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充满了激烈的观念竞争。关于大学基本问题的观念竞争就是美国人寻找其现代大学逻辑、界定其现代大学概念,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大学组织目标、内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深入探究这一过程发现,现代大学的发展建设需要立足本土,优先澄清有关大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建设制度,而非简单模仿别国经验或进行技术性改造。  相似文献   

18.
考察大学德育的历史与现状,不难发现两个基本事实:①当代大学德育的困境并非自古如此,至少在19世纪以前,德育几乎是各国高等教育组织的主要功能。德育的衰落是大学走向现代之后才有的事。②大学德育功能衰退是国际性现象,在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大学设置标准从初期照搬德国模式,到中后期学习美国模式,经历了一个"多学科———单学科———多学科"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一变迁受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制约,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现代大学的科学内涵,推进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钟波 《文教资料》2010,(36):147-149
19世纪,讲座制在德国大学诞生,帮助德国大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历史已经证明,讲座制不但奠定了大学的科研职能,而且促进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讲座制进行详细解读,挖掘讲座制中的精华部分,为新世纪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