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学者的“声(音)随义转”说,实即近、现代学者“义通(同)换读”说之发轫。“义通(同)换读”现象不容否定,“声(音)随义转”说亦当肯定。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的“声(音)随义转”说,实即近、现代学者“义通(同)换读”说之发轫。“义通(同)换读”现象不容否定,“声(音)随义转”说亦当肯定。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的杨雄,创建并运用“转语”的方法,研究汉语古今字词和共通语与方言字词之间词义上的共通关系。其内容包括“形转”、“音转”和“义转”三大部分。但后来学因受宋元“古音转注”说的影响,将“转语”的内涵缩小在“音转”的狭窄范围,并且无限夸大“音转”在词义研究中的功能和作用,致使“转语”从科学而步入唯心主义的伪科学陷阱。  相似文献   

4.
说“台湾”     
台湾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①按地形特征取名。因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故名台湾。②按方言取名。根据闽南话“台员”转音得名。③根据居民称呼取名。即根据台南附近土人“大恩”二字转音得名。④按族称取名。即由高山族浦族中的一个族称“台湾窝”演变而来。⑤按荷兰人筑台取名。荷兰人在台江的湾头筑台,因而命名“台湾”。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钱氏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古今声类的演变。对此世有公认,无用赘言。然而钱氏关于音转的理论,学者们颇有议论。本文试图对钱氏音转说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一、钱氏音转说的由来古音学是在批判“叶韵说”中发展起来的。自从明代陈第首倡“古无协韵”,承学之士  相似文献   

6.
从王氏四种看先秦文献语言的音转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以及文字使用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语音流转的客观现象,概而言之,可统称为“音转”。音转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源上的“通”,即同源词的孳乳和方言的差异;二是用字上的“借”,即通假字的使用;三是形体上的“变”,即联绵词一词多形。所谓音转规律,就是指词与词之间、本字与通假字之间以及同一内容而形式不同的联绵词之间产生的语音流转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称为“音关系”。学好《音乐基础理论》的关键在于搞清楚音关系。音关系建立的基础音程为纯五度 ,即 :调是按纯五度关系循环产生的。如果按音关系产生的法则 ,将构成调的音 (一般不超过七个 )中的某一个音作为主音便构成调式。调式中的七个音从低到高 ,由主音排列到相距八度的主音便产生了音阶。  相似文献   

8.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人创作过程中的布局谋篇,虽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也有一种“章法”。这就是元代范椁说的:“起、承、转、合。”所谓“起”,即开始;“承”,即承接;“转”,即转写;“合”,即收合。譬如律诗,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绝句则是首句为“起”,次句为“承”,三句为“转”,末句为“合”。律诗如杜甫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0.
历代转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研究了英语语音矫正方法、学习者英语水平对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语音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以新疆某大学2007级英语专业新生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两个因素变量,即英语语音矫正方法及学习者英语水平,对因变量,学习者语音成绩的影响程度,采用GLM2×3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英语语音矫正方法两个水平和学习者英语水平三个水平对学习者语音成绩的主效应及两个因素变量在不同水平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英语语音矫正方法的主效应显著,F=7.437,P〈05;2〉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3.617,P〈01;3)矫正方法和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10.801,P〈05。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声音训练的科学性,发声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歌唱心理的平和性,都与我们获得优美声音有着直接关系。我们应加强歌唱呼吸基本功训练,建立一个良好的歌唱呼吸基础;调整良好的声音共鸣;正确掌握歌唱语言;培养自我表现、抒发感情的歌唱能力。同时,我们还应当全面地了解、认识、学习和歌唱的知识,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和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更好地为歌唱服务。  相似文献   

14.
龙启瑞是广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之一,为“岭西五家”、“杉湖十子”中的大家,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描写妇女的作品比较多,特别是描写节妇烈女的作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作品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节妇烈女形象,突出了她们刚烈的一面,与传统诗歌中的妇女有较大的区别。但由于道德色彩太浓,影响了这些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喧哗与骚动》刻画的人物中,班吉被看做白痴而被评论者们所忽视。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文本,发现班吉对现实世界中的"酒"、"色"、"财"、"气"有着独特的体验。班吉的人格世界不仅仅是本我的,更是自我的。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constructs some of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that inform projects in Paynter and Aston’s 1970 book, Sound and Silence. Foucauldian and Deleuzian technologies of power and technologies of desire are used to frame an argument that Paynter and Aston’s projects play into the fabrication of sonorous bodies and sonic selves but also provide potentialities for the creativity of the subject. Sound and silence as material-in-flux is analysed through notions of temporality and affect to argue for a context of hope in acoustic topographies and auditory histories of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7.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乔治.威瑟的诗歌《哦再见,可爱的林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诗歌的"形美"、"音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喧哗与骚动》(The Soundand the Fury)中所体现的新历史主义倾向。从班吉(Benjy)、昆丁(Quentin)和杰生(Jason)这三个叙述者入手,揭示福克纳对高歌猛进的北方工商资本主义主流话语的颠覆和对抗,解构了美国政府宣扬的内战胜利和资本主义进步的"单数""大写"历史;通过对迪尔西(Dilsey)形象分析,探讨南方庄园经济解体之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在Flash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声音素材实现精确控制。介绍了用Flash软件中的Sound对象控制声音素材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