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2.
正【案例】上教版第二册《王冕学画》教学片断师:文中是怎样介绍王冕的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生读文,数句子。)师: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手势表示。生:四句话。师:现在我请这排的小朋友一人一句开小火车读课文,其他人边听边想:这四句话分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读中品味师:秋雨后的空气那么清新,成熟水果的香味那么诱人,难怪小朋友都不想走了。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生:勾住。师:谁来读读,看谁的朗读也能勾住我的脚步。(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闻到了香香甜甜的气味。瞧!老师站在这里都不想离开了,你们知道我这是怎么了吗?生:被我们的朗读给勾住了。师:你们真会读书!水果的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担任一个同课异构活动的评委,连续观摩了四节《识字5》课堂教学,某些镜头让我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师:第一组谁来读? 生:寒流、大雪、北风.(生在读到"大雪"时眼睛一亮,声音明显提高) 师:你们冷吗? 生:(面面相觑)不冷. 师:对,这样读,怎么会冷呢?谁再来读?(生不敢举手) 师:听老师读.寒流、大雪、北风……(老师压低声音,拖腔带着颤音)冷吗?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学生找出了反映树儿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我们师生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师:能找你的好朋友一块儿读读这句话吗?生1:我想和梦琦一起读。(生读,师评价)师:还有谁想读的吗?生2:老师,我一个人读。师:你的好朋友呢?生2:我没有好朋友,每天放学我一个人回家,课间也一个人玩耍……师:(抚摸着孩子的脑袋)没关系,让我来做你的好朋友,好吗?咱俩一块儿读。(生2点点头,微笑顿时洋溢在脸上。师与生2共读。读完后,教室里不由地响起了一阵掌声。)在课堂上,我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少了一种命令的语气,学会了弯下身子倾听孩子说…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8.
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弥漫诗意一、引入齐读课题。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师: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还能说吗?(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师:能说两…  相似文献   

9.
【教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圆圆的沙粒》。(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师: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同伴们认为可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同伴们认为不可能。从“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一句可以看出来。师: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语气来吗?(生读)师: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出示句式:“变珍珠,哈哈,__。”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参与了两所农村小学联合中心教研组组织的“同上一节课”活动,有两位老师上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他们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值得我们深思。片断一(第一位教师):(师出示图形,如图1)图1师:请根据这幅图找出适当的分数,能找几个就找几个。生1:我找的分数是416和41。师:很好,谁还能找到别的分数?生2:我找的是1216和43。师:同学们同意吗?生:(齐)同意。生3:我找的是13。师:大家同意吗?生:(齐)不同意。师:请坐下,让我们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生4:我找的分数是28和86。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到了这…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要有教师的“训”,又要有学生的“练”。怎样“训”和“练”?让我们来看看刘秀云老师教学《画鸡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说 说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了达·芬奇画画很好。师:老师刚才怎么说的?生2:老师说,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说说 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情景呈现】板块一:师:(出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师: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中,你最想读哪一个词?为什么?生:我最想读蓝湛湛,天空很蓝很蓝,很漂亮。师:是啊,看,(图片)晴朗的天空很蓝很蓝,这就叫——生(齐):蓝湛湛。板块二:师: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生1:都是表示颜色。生2:后两个字都一样。生3:都是表示颜色很美很美。师:你也会说这样的表示颜色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师:天塌下来之后,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人们呢?谁来读一读描写人们的句子?生:“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语带给你强烈的震撼?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找到的是“许多”这个词语。师:是的,许多,许多。同学们,都有哪些人啊?  相似文献   

14.
请看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片断。生:“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生轻声细语,反复读,就是读不好“座无隙地”这个词)师:“座无隙地”(板书),齐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坐的地方。师:再读一遍。(生读)师:(走到刚才读书的女孩身边)孙老师听你读书,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我的女儿上课时她的声音也是轻轻的,我问她: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轻呢?她说:我怕。我说:你怕什么呢?她说:我怕说错了,老师批评我,我怕说错了,同学们嘲笑我。你们怕吗?(生答“不怕”)师:你们不怕,你们比我女儿还棒呢…  相似文献   

15.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 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 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16.
<正>一、术前:在朗读中发现——病人?军人!(课前板书:朗读、发现)师:今天我们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什么?生:朗读。师:第二件事情叫什么?生:发现。师:(板书:病人)这两个字会读吧!一起读——生:病人。师:你对病人有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_1:老师,我不明白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先不忙着来解决,好吗?生_1:好。师: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把颜料送给了谁。(生认真阅读、思考,在课本上做记号)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下笔者谈谈对苏教版《石榴》教学片断的体会。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1:我喜欢“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这句话。因为“一天天”写出了石榴变化快。师:你能读好它吗?生1:能!(读)生2:我喜欢“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因为“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青绿色”、“青中带红”这些词语,把石榴的…  相似文献   

19.
师 :我们来自由地读读课文4———8自然段。(生读 ,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挺认真。通过读书 ,你体会到小兔子当时的心情了吗?生 :体会到了。小兔子当时很生气。生 :很着急。生 :很气愤。师 :说得很对。那么 ,我们应该怎么读出小兔子的这种心情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练读小兔子的三句话。(生练读 ,师巡视。出示 :“你们毁掉了树林 ,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谁愿意来读这句话?(生读 ,语调平淡)师 :大家听出小兔子很气愤了吗?生 :没有。师 :大家曾经因为某种事情而气愤吗?想一想 ,气愤时 ,说话的语气会怎样?美丽清澈的…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精读赏析课文,入境明理动情1.抓场面,读中入境师: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得生动形象,最让你感动?该怎样朗读呢?生:我觉得第七节描写得形象生动。“震荡可怕极了……轮船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应该读出撞船时的紧张、危急和混乱惊慌的语气。师: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听后评价。生:没有读出惊慌混乱的语气,读的节奏要快些。生:他读得很好。我觉得我读得表现力还要强些。师:那就让我们欣赏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2.抓对话,读中明理生:我觉得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最生动。师:最让你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