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图情领域权威期刊论文数据集,利用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LSA)算法对表征专家专长的文档进行处理,以此来定位图情领域专家的研究领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毛进  李纲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4):34-40
从专家所发表的论文文本内容中抽取出专家的研究专长特征,利用重叠K-Means聚类算法对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重叠聚类划分,识别出专家的多个研究专长,并根据共同研究专长将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而在图论的基础上,将专家聚类转化为研究领域内专家的图结构表示,借助网络可视化软件绘制研究领域专家图谱。  相似文献   

3.
专家及其拥有的知识是高校最重要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专家定位系统能够方便人们迅速查找所需领域的专家信息.然而简单的专家列表不能满足用户选择专家的需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专家信息,以利于用户对专家的比较和选择;二是如何提高专家排序的准确度.我们利用本体来集成体现专家专长的多源异构数据,同时针对专家集成信息中不同的文档类型和结构设定不同的权重,并利用数据融合技术来提高专家排序的有效性.基于这些关键技术,我们构建了专家查询原型系统,并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教师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专家查询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专家知识地图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针对专家知识地图的基本特征、组成要素和实际应用情况,说明专家知识地图常用的构建方法,最后分别针对专家研究领域知识地图和专家社会网络知识地图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为投稿论文遴选出合适的审稿专家是论文发表过程中关键的一环。随着投稿论文和候选评审专家数量的持续增长,人工指定评审专家的方法在准确性和公平性上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专家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笔者从专家知识与专家权威度两个维度对专家建模,并以此为依据为不同主题的投稿论文遴选推荐评审专家。[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专家知识以及投稿论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取两者涉及的多个子研究主题;然后,计算专家知识对投稿论文子主题的覆盖度,并提出融合主题特征与时间特征的权威度算法TTAM来分析专家权威度;最后,提出融合主题覆盖度和专家权威度的专家推荐框架CAUFER,综合考虑覆盖度和权威度两个因素为投稿论文推荐合适的评审专家。[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基于向量空间模型、语言模型和作者主题模型3种专家推荐算法相比,笔者提出的算法能够较好地提高专家与投稿论文的匹配度,并可据此追踪专家权威度的变化,刻画专家在特定主题下的权威度,进一步提高专家推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大学专家检索系统WHU-ES为平台,借鉴基于相关文档集的归并排序法和基于词典进行查询扩展的方法,对图情领域专家检索进行实验与评价,包括专家排序和专长识别两个方面.利用基于词典进行查询扩展的方法对基于相关文档集的归并排序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专长词表可以有效地提高专家检索的查准率和专长识别的效果.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解决词表的规范性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组织专家的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专家的检索是当前垂直信息检索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组织信息检索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组织专家的检索研究现状,分析了构建组织专家的检索系统的需求和挑战,采用基于相关文档集的归并排序法,利用组织内外的网页和期刊数据库等信息智能识别专家的专长,并基于此设计了从数据资源采集、规整、索引、检索到可视化等整个过程的组织专家的检索系统模型及以武汉大学为例的检索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8.
交叉学科是原始创新的发源地,其科学评价问题倍受关注。针对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选择的难点问题,提出利用科学知识图谱来判定交叉学科相近研究领域及热点研究主题,并据此确定合适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专家遴选的方法,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提供科学合理的凭据。  相似文献   

9.
华斌  吴诺  贺欣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3):58-69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专家个体多维特征刻画的电子政务项目评审专家组推荐方法,提升专家组间项目评审的一致性水平。[方法/过程]以专家个体的长期评审意见为数据源,利用意见挖掘技术实现知识元识别与情感极性获取;构造专家的领域知识结构并动态迭代更新;利用统计分析刻画专家知识水平、评审深刻性、情感风格、领域专长特征,实现基于科学计量的专家特征刻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专家组合的推荐。[结果/结论]本文的方法注重专家组的多维特征均衡,对电子政务项目评审具有很好的问题针对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期刊的现状,对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同行评议的模式进行优化。【结果】同行评议设计的两个主要主体——作者和审稿专家,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同行评议制度应该得到完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比如:扩充评议专家库、进行评议专家培训、细化专家研究领域标签、建立评议激励机制、建立评议评分机制、完善评议反馈机制和作者申诉机制等,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结论】同行评议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制度,但是目前同行评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提高作者和评议专家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作者投稿和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智能机器人领域为例,借助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技术创新人才,消除专家分类的主观性。通过专利信息构建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进行技术创新人才有效分类;利用DWPI手工代码挖掘智能机器人领域对应的创新人员及相应的技术团队成员,对于技术创新人才分类有进一步优化空间。K-means聚类改进了传统的识别方法,突破人工统计的局限,可以处理数量级更大的数据,对数据挖掘可以进行及时、准确、直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作者在从事中文地质资料分类专家系统研究时的一些构想。通过对专家系统、地质资料分类的系统研究, 作者认为: 利用专家系统进行中文地质资料分类的方法可行。并详细叙述了该系统将包括的六大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目的是为专家系统在中文地质资料分类中的具体应用奠定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F1000与WoS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及相关性,选取F1000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将近2000篇论文的F1000因子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F1000因子与统计区间内的被引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一些F1000因子很高的论文并没有高频被引,反之亦然。结论指出:从统计学的视角,文献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结果具有正向相关性,但是无论是同行评议还是文献计量,单独作为科学评价标准都会有失偏颇,以引文分析为代表的定量指标与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科学评价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A part of a transputer based expert diagnostic system, used for fault diagnosis in a particle physics detector, is composed of a neural network performing a classification of failures through a suitable visual pattern recognition. The neural network is able to give a response with regard to some typical malfunctions in the apparatus by means of the values of a histogram of the particle position during several events.This is a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of 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on a transputer based system. This solution is adopted to speedup the computation time of the network.The neural network outputs are used by the expert system and integrated with other information to perform an efficient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5.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23):177-190
The delivery of library reference service can be practically supplemente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incorporation and use of software tool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expert systems. The level of support such systems can afford the reference service organiza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degree of complex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rule-based programming techniques used to develop a particular system and the size of its knowledge database. Since most expert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problem-solving practiced by an expert in a given field, an expert system designed to fully emulate library reference work must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spond to a wide subject range of question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response adequacy.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expert systems with this type of potential is limited due to the tremendous personnel and hardware costs currently associated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ystems of this size. Most locations utilizing some form of reference expert system have applied a compromised, more cost-efficient approach in this area.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a micro-computer-based reference expert-type system that has emerged due to this needed compromise.  相似文献   

16.
自动分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动分类包括自动聚类、自动归类及类号间的自动转换三个方面。自动聚类由于其复杂性,实际使用尚少。本文在回顾我国自动分类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自动分类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分类专家系统是自动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知识经济的认识,探讨用《中图法》对知识经济理论、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战略、知识产业化、技术市场、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知识产权以及知识学等涉及知识经济范畴的文献进行归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 prototype expert system is being tested by technical writing classes at Texas A&M University.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learn to conduct library research by completing a two-part assignment, the first of which is to locate basic reference materials in their fields of study. The expert system assists in this search. Loaded into the database are records for standard reference sources in selected disciplines. When a student types a natural language request, such as "I need bibliographies on geology,"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request and provides a list of titles, call numbers, locations, types of sources, and broad subject headings. The students can then use this list in the second part, a research project. Students were given two questionnaires. The first evaluated their familiarity with reference sources and prior library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second surveyed their opinion of the expert system. Patron reactions,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future change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自动术语识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术语识别对于以内容分析为主的情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自动术语识别存在的问题,包括词性过滤难以兼顾召回率和准确率、单词术语和低频术语的识别未引起足够重视、术语识别领域相关性有待加强等。最后阐述自动术语识别的多特征融合、机器学习方法、高质量和高隶属度的领域术语识别、新术语识别、语义识别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可促进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标准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盲点,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网络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分析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标准制定和执行现状;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结合,系统地调研研究现状;咨询标准领域研究和管理专家。[结果/结论]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公共图书馆标准介绍与比较、现有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分析和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建设研究等;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提出明确标准体系、关注重点领域、优化监督评价机制等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