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迪厄符号暴力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力图还原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 ,认为教育是通过文化再生产来完成社会再生产 ,它与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密不可分。教育行动具有双重专断性 ,它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所有的教育行动都具有符号暴力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迪厄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实践理论是他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场域、惯习与资本这三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实践理论是我们理解布迪厄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运用上述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对教育场域中的各主体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实现着社会的再生产。但是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过多地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4.
卢鉴策 《少年儿童研究》2024,(2):101-108+127
对弱势阶层子代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达成文化再生产目前存在两种解释路径:一是认为学校教育在专断性权力的指示下对内秉持文化专断的倾向,从而实现对弱势阶层子代的排斥;二是认为弱势阶层子代对学校教育表现出的“抵制”使其走向了自我淘汰。在中国现实的教育语境下,基础教育阶段以应试文化为主的学校文化未必完全契合优势阶层的立场诉求,弱势阶层子代面对学校教育亦表现出更多的顺从而非对抗。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个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洞察,为考察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中更为隐秘的文化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专断—排斥”“抵制—淘汰”的另一种可能言说。唯有理解自我洞察到他者承认的视角转换,才能在“承认”的逻辑前提下实现对底层价值的关照。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这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文化因素。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文化再生产:学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通过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与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联系布迪厄理论的相关核心概念,呈现出布迪厄理论中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色彩的综合理论视角。文章试图强调布迪厄理论宗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逻辑,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明晰、以及文化资本的运行逻辑的认识达到一种解读;最后试图通过反观的视角对于新近的发展做出尝试性的预断。  相似文献   

7.
以布迪厄的著述和国内外对布迪厄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文献,从布迪厄对现象学的借鉴、对法国认识论传统的借鉴,以及对结构主义的借鉴,考察了其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三个主要理论渊源;从方法论、核心概念、理论支撑三个角度梳理了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架构,即“关系主义”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想;“资本”“惯习”“场域”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学术魅力就在于运用其特有的反思批判性思维,着力分析了存在于教育场域内的某种再生产逻辑: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种分类形式实际上是外部权力场域在教育场域内部的表现,并且这种分类通过教育场域内的独特运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合法化。  相似文献   

8.
詹梅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39-143
布迪厄将教育称为一种"符号暴力",在他看来,表面上看似旨在传递知识、培育人才的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保存和再生产社会阶级关系结构的工具。教育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将其秩序保存功能隐藏于文化传递功能之后。教育和社会秩序间这样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时常让人们陷入二元对立的情境中。布迪厄在其《再生产》一书中,以独特的关系论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如何在人们不经意间成为一种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9.
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教育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造成社会再生产的行动主体呢?针对此问题,文章试图通过解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探究教育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再生产着教育本身以及这种再生产如何掩盖现代西方社会看似平等实际上并不平等的教育再生产真相。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与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等研究成果显示,教育并未起到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相反,恰恰是被看作提升社会阶层的教育自身使社会现有阶层间的差别得以复制并合理化。人们要通过教育提升社会阶层,而教育又在维系着现有的社会分层,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本文试图从个体的视角出发,通过把个体培养成真正自主的主体这一途径,冲击文化资本理论的宿命色彩,借助于个体的生活智慧为个体寻找安顿自身的心灵家园,将有益于我国教育理论的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再生产是一个专断的过程,大学通过资本积累使文化再生产处于结构化的体系中。在社会差异不可能完全消失的高等教育场域中,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特征体现为城乡二元文化的再制、阶层隔离文化的固化和性别歧视文化的复制。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逻辑最终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高等教育制度不公平和高等教育价值不公平。用公平正义打破大学文化再生产的专断铁律,需要铺设平等流动的文化再生产阶梯,形成合理竞争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凝聚共同成长的文化再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对教育公平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追寻两种理论,即柯林斯的教育成层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由此发现,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障碍重重;教育过程投入均等的实现长路漫漫;教育结果均等的不可能与没有必要;教育公平感因人而异。要使教育接近公平,教育公平应该回到最初的理念;教育公平应该兼容精英教育;教育公平应该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应该在社会变革中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梳理中外钢琴家的家庭背景入手,分析出生论对钢琴家诞生的影响因素;继而探讨普通阶层如何在钢琴领域学习发展;结合布迪厄对文化和权利的理论,剖析文化资源对教育、对社会阶层的辐射,从社会学再生产的角度分析教育不平等这一过程是如何在家庭、教育和社会中不断地再生产;由此,寻求普通阶层在教育领域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在实现其再生产过程的同时又复制着其层级结构。布迪厄的这一文化资本理论有助于探寻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的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中国几十年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处于不公平状态,而农村转移人员早期文化资本的贫乏使其难以累积新的、更多的文化资本,由此导致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处于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布迪厄的课程文化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教育、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课程文化思想,认为课程不仅是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还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它不是一套要实施的计划,也不是一种静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还有再生产原有秩序的功能。早期教育和文化环境的欠缺,学校教育与考试内容的城市偏向,使得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文化上的劣势,加上农村在师资与教育条件上的弱势,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成功的机会。这种文化的再生产,使大量农村孩子被教育而淘汰,造成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与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位于跨境民族地区的瑞丽市存在大量外籍学生在当地小学就读的现象。在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外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外籍学生来华读书原因以及分析其相关影响的时候需要通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转化分析外籍学生来读书的原因,从习惯的改变探讨外籍学生从行为到思想的变化,最后通过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来讨论跨境教育对于外籍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