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档案学本科教育是我国档案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本文从社会需求的视角出发,指出我国档案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档案学本科教学应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设计知识模块,丰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2.
笔作为档案学教育的嫡传弟子,虽然身不在档案界,但作为一个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主动报考档案学并受过六年的系统档案学教育成长的人,我一直比较关注档案学界的点点滴滴。近期。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数据库》以及档案学杂志上看到一个新的研究现象,即档案学中研究的“范式”现象,这引起笔的兴趣,也激发了我对档案学研究的点点思考,希望与学界共同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国内档案学教育的职业、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分析了档案工作对于当今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需求,并进行了对未来档案学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专业普通高等教育是输出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档案职业教育是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档案需求的增加,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档案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作用于档案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档案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同一系统下的两个不同教育类别,二者之间有同有异,并且在档案教育与社会发展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UBC档案学自建立以来在档案学发展上的贡献及其教育理念。在档案学研究中,UBC档案学继承经典档案学的精髓,并对其不断发展以解决信息时代的问题;在档案教育上,UBC档案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档案与非档案结合以培养新时代的档案人才。  相似文献   

6.
倪睿 《湖北档案》2013,(9):20-2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档案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档案学本科毕业生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对其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来,尽管全球就业形势普遍低潮,档案学专业毕业生还能脱颖而出呈现就业趋势十分乐观的景象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介绍部分外国档案教育机构实际做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外国档案学人才培养的指导理念、培养目标等,对比分析了中外档案学人才培养领域的异同,以期对探讨中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培养了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6958人、硕士毕业生1379人、博士毕业生71人[1]。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总培养人数的82.75%,档案本科教育成为了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档案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档案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学者对一所高校近11年(2008-2018)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有25.58%的毕业生是灵活就业,而且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增大[2]。比这更早一些,也有学者调研分析了某一高校近5届(2012-2016)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从业状况,发现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这些就业问题反映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储备不足。档案课程作为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承载,有必要从档案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其设置改革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的各高校大多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过调整,虽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上已基本达成一致,但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应从教育学原理出发,立足档案学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思考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不仅针对本科教育,也同样适用于研究生教育,档案专业也不例外。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档案学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他们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尴尬与困境,两者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专业基于课程整合的本科教育整合是一种初级层次的整合,在新的社会实践背景下,需要被基于学科整合的本科教育整合所代替。其主要思路就是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三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整合一个新的上位类学科——信息资源管理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外档案学思想的传入,我国档案工作的实践、理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对档案学和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必将促使大学档案学教育作相应的转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对苏州大学档案系本科课程的设置改革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以及学科融合发展,催生了计算档案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出场逻辑的探究,可深化学界对计算档案学的认知,推动计算档案学的发展.从生成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在档案学自身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出场;从理论逻辑看,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档案学的研究走向,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空间,推动了计算档案学的出场;从实践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实践对档案业务活动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档案学的影响力,档案学教育变革与科研合作推动了计算档案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档案学专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层次完备的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档案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教育和就业环境下,档案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笔者试图从我国近代档案学教育建立以来,我国档案学教育在培养工作中对学生专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程度,探析档案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并根据社会环境的现状,探讨现阶段档案工作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 笔者结合学者们关于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学教育的阶段划分,以档案学发展阶段最普遍的"四分法"(即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为中国档案学形成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9年为初步发展阶段,1960年至1976年为停滞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为恢复发展和繁荣阶段,这是最普遍的一种阶段划分方法)为依据,结合档案学教育的发展阶段,从当时档案学的发展状况、档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等方面,对档案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探究.由于1960年到1976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停滞阶段,故对此阶段不作陈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机构,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结构涉及本学科领域的所有二级学科。在本科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外政治制度5个专业;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4个专业。  相似文献   

17.
档案学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引入为研究集体的档案学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本文从档案学共同体的概念入手,对科学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共同体与档案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档案学共同体的研究有利于筑守学者精神家园、规范档案学术研究和推动档案学科发展。档案学共同体应从成员准入、建设层次和核心要素等三个方面进行自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研究存在于档案学的教育和实践领域,对档案学科的研究视角、理论发展、研究方法与策略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在跨学科的环境下,档案学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学术地位,又要主动迎接社会变革引发的学科融合的挑战。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要求档案学走出封闭的区间,与社会相融合,在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中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档案学又要保持自身的学术本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档案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其研究也在持续不断地开展。论文总结了当前档案学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档案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特点,并对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回顾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本科教育的历史概况,分析了新世纪该学科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分布情况,并对图书馆学、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作了介绍,最后对该门学科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