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担负着培养澳门中小幼教师的重要责任,但在其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少,师资错配,部分教师爱国与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滞后不前。为此尝试开设"诗词曲赏析与教学""《论》《孟》与教育"两门课,融入国学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互动中,其学习成效较为理想。建议在大学教学框架下增设传统文化课程,鞭策教师负起正面、积极传授的责任,加强师资队员建设,提升国学师资力量。教师应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讲授国学知识,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改变了教育领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同时重点强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从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的适应程度、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几个方面去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反映出现代办学理念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培养,完善学校课程开发机制,彰显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本文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阐述了学校课程建设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意义,提出了创新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当前各所学校谋求自身发展、打造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和国学教育升温两个大背景下,于2001年12月启动经典诵读实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体系完善的少儿国学特色课程,促进了学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各科教学以及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活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全校教师充分挖掘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协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探讨了学科课程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学科课程目标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内容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评价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它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而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正是一条符合现代课程文化观的发展路径.从课程文化的角度看,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可以在教育对象、课程、教材三个方面取长补短,不断促进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支离的教师教育课程严重阻碍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时代呼唤教师教育课程走向融合。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各学科间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契合、课程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来理解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最后,作者对教师教育课程走向融合的外部条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采用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调查量表和职前教师融合教育态度调查量表,对海南省某师范大学673名大一至大三教育大类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与融合教育态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接触过特殊教育课程、是否接触过残疾人士等变量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与其融合教育态度的相关关系显著,且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可以显著预测其融合教育态度。据此,基于融合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师范院校亟需探索、改革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以促进其融合教育素养与态度的发展,为其进入融合教育课堂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88):136-137
著名教育家尼尔,其独特的生命教育观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自由而民主的课堂教学、高度自治的学校管理及平等的师生观念四个方面。生命化的教育要求教育基于生命及其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要求,使个体生命更丰富多彩、和谐自由地发展。我们应该从完善生命化课程的建构、生命化的班级管理及关注教师的生命化发展三方面促进我国学校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智慧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教师职业空间的智慧化水平较低、教育信息化达不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及高素质教育专业人才相对紧缺,为此,需要从提升教师智慧环境影响力,成为智慧体系践行者、加强对学生智慧学习的引导,改善学习品质、强化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成为智慧课程创造者三个方面促使老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逐步提高智慧教育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引起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基础,应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升小学生国学素养。编纂校本配套教材;打造国学校园文化;开设特色国学课程;不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促进国学与小学教育相融合,实现良性、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传统思想教育和国学教育的价值应有冷静的思考,要认清大学生目前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学教育的历史文化功能和成败得失,探索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之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人文素质提升是重要的.挖掘国学传统与大学生思想相对应的积极因素,充实到现代教育中去,是大学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1993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颁布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一版,经过三次修订,共颁布了四版。梳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历程,分析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升级有启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能力;促进学生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学校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自身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良性互动的教育教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国家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重新分配。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己的教育产物 ,可以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内容供教师选择 ,使之达到最优化程度。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的进步 ,能够适应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学国学教育区域化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深远的教育力量,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强化民族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重庆市江北区采取设置小学国学课程并进行区域推进的策略,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统一性原则、差异化原则,在课程定位、教材编写、师资与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江北区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成长,研究国学教育教法、学法问题,深化国学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文治与陈垣都是著名的现代中国大学校长.他们执掌学校期间,均十分重视对 学生进行普及型或专业型国学教育.他们尽管学术路径不一,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国 学教育理念又极其相似.由于唐文治重经学,陈垣重史学,故而他们在国学教育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以及教师延聘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他们均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国学人才,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都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地点相对固定,一般在学校电脑房,课程内容是学会使用主流的动画、音频、视频软件,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等。通过阐述现代教育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结合该课程教学现状的有关文献,发现了该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化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学课程逐渐在很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被开设,但国学课程的开设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同时,关于国学教育的认知也普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误区。梳理这些共性的误区性认知,厘清国学教育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学生的重要意义,是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国学教育,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学内容、依托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努力实现整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