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育学识的习得与教育学派的创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教育学科学习者来说,学习是解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派成为学科成熟的标志;对教育研究者来说,研究是建构的过程,因此教育学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才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但教育理论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缺位,既为社会大众利用个案对教育理论体系进行证伪提供了机会,也为教育研究个体利用个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予以证实提供了机会。走向教育实践,既是确定教育理论研究科学性与实效性评价标准的过程,也是教育研究者在实践问题的解决中,逐渐达成研究共识并进而形成学派的过程,也是通过教育学派间的理论竞争并最终形成教育研究范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当代治文史者自觉的方法论。但是,在教育研究者的视界中,研究的通识问题却是一个思想盲点。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造成了目前教育研究的内在贫困。要超越这一内在的贫困,必须引导教育研究者形成中西融通、古今贯通、理论与实践沟通、学科之间汇通等通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研究是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里,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实践者。各级教研人员和师范院校中从事教育学教学及研究的教师是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可产生案例,案例经分析、提炼可形成经验,经验经抽象、系统化可形成理论。教育研究是沟通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中介、桥梁。教育研究走向实践的途径可有“校志”和“教师随笔批注”。教育研究者走向实践。应有三点警示。  相似文献   

4.
很多领域都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学习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也不例外。如何贯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的效应,是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学习科学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的路径可以从理论诠释和合作实践两个方面展开。在理论诠释方面,研究者不仅要用易懂的方式言说,还要对理论进行选择和综合。指出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意蕴,以案例展示实践的具体方法,将理论观点与实践者的先拥观念进行比较,以促进概念转变。在合作实践方面,研究者需要和实践者一起,将学习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见之于特定情境的具体实践,从而形成一套适应这一情境的、定制性的具体实践方案或分析工具,或者通过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加以概括和归纳,从而形成一般性的、可迁移的方法。实践者在整个过程中以合乎学习科学的方式,在实践共同体中将学习和实践融合,革新教育实践,发展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原创性教育研究应该关注教育实践.研究对象应该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研究方法,形成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最终回归实践并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教育理论刊物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倡导原创性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挥教育理论刊物的学术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6.
浅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阻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即阻隔。这些阻隔分为客观必然阻隔和主观偶然阻隔。造成客观必然阻隔的原因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不同的客观因素制约。造成主观偶然阻隔的主要原因有:重思辨轻实践,重归纳轻演绎,缺乏本土意识;孤芳自赏,排斥教育理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观念虽新实践不足;教育概念不规范,教育命题“应然”当“实然”;教育评价只有终结性,忽视形成性评价。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要提高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者在从事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时所遵循的基本规范.不同的研究者从事研究的目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中国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已基本上形成了“现实—理论—实证”、“理论—实证”、“实践—思辨”3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即阻隔。这些阻隔分为客观必然阻隔和主观偶然阻隔。造成客观必然阻隔的原因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不同的客观因素制约。造成主观偶然阻隔的主要原因有:重思辨轻实践,重归纳轻演绎,缺乏本土意识;孤芳自赏,排斥教育理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观念虽新实践不足;教育概念不规范,教育命题"应然"当"实然";教育评价只有终结性,忽视形成性评价。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要提高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加强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10,(7):F0003-F0003
学院的使命:以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为中心问题开展研究与教学,在吸收和融合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建构中国教育理论,加强教育实践探索,拓展中外教育的比较研究和国际交流,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尤其要发展学科群的综合整体优势,努力贯通教育研究在理论、实践、技术层面的内在联系,实现教育知识的创新性增长和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研究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实践开展的重要原因.工学结合研究需要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而内涵是建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需要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现实维度进行考查,以此为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确立理论依据.工学结合内涵的界定要兼顾历史上不同的发展形态以及国外的现实特征,并结合自身独特性,以此为基础确立内涵的要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的教育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之所以必须结合而且有可能结合,不仅是因为教育机构只有与教育规范相结合才能得到社会环境的认同和支持,而且教育机构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由教育规范来限定的,教育机构建立的过程也是教育规范形成的过程。对教育体制做出这种诠释,从理论上来说,不仅有助于澄清对教育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廓清教育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丰富政策分析理论中政策內容分析的理论,而且对认识、分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理论,以及组织或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实践上看,可以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一种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1992—2021年收录的关于劳动教育相关主题的核心期刊进行分析,发现:从年发文量看近三十年来我国劳动教育发展经历了波浪式起伏、平缓式下降及突破式增长等三个阶段,且目前仍处于突破式增长阶段,未来该领域依然有极大研究价值;从研究者和机构看,刘向兵、顾建军、檀传宝等人是该领域高产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是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但总体高产研究者数量少且跨机构合作密度低;从关键词共现和突现上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时代""劳动技术教育""实践路径""职业院校"等是热点,围绕热点主要讨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劳动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区分与课程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征与路径、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及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特征与育人模式等主题研究.基于分析结合当下劳动教育发展要求,提出未来劳动教育应"开发自身价值,顺应新时代要求;转变单一研究观念,拓展多维度视角;构建科学评价模式,促成完整性发展",最终实现劳动教育横纵向深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汉昌 《甘肃教育》2012,(16):22-23
教育研究作为一种探索行为依据的研究,一般由教育者,或者教育者与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过去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致使由此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不能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让班主任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让教师学会探讨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班级管理者走向研究者。一、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者班主任是一所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教育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班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研究教育测评理论、指导教育测评实践的期刊。其中,考试与招生栏目是体现刊物主办者意图、具有理论指导实践之特色的一个栏目。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08年9月。2011年6月《教育测量与评价》所刊载的关于高考与招生的文章进行分主题研究及述论,以期与广大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高考的使命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反思和重塑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21世纪,对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涵把握及其存在问题的揭示,日益凸显其重要性。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障碍,因此需要重建高职教育的制度安排,需要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关注与相互合作,才能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中教育行动研究的取向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体现教育行动研究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教师即研究者、校本管理等自下而上的、理论联系实验的教育改革运动蓬勃展开,这种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行动研究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和提倡。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通过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努力,使教育理论主动寻找实践作为基础;实践也主动寻找理论作为指导,进而反思和批判理论,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原理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教育学科的基础。但是,我国教育原理或理论研究习惯于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等"关系"性问题作为研究的主体内容,而忽视教育本体自身的问题,从而引发教育理论研究的种种危机。教育理论研究必须超越"关系"情结,从教育这一人类"引导活动"入手,对历史和现实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思维逻辑分析,形成高度概括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鉴 《教育科学》2021,37(2):1-6
课堂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中观层次,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最佳纽带.课堂研究的多重价值在于实现教育理论创新、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促进教育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等.倡导校本教学研究的理念,通过专业听评课的途径,以教师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中盛行的实践崇拜实质是一种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教条、独断论及思维方式。它肇始并形成于近代教育学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新改造,更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取向中稳固下来。实践主义的实践崇拜已导致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者自身的多重异化。教育理论研究的转向表明,必须走向理性地、真正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实践批判无疑是这种转向的前提和应有之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批判体现为以理论的方式面对教育实践、对实践优先性进行合理性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全面而审慎的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20.
建构符合中国社区教育学科特色与实践发展需求的话语体系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共识与责任。社区教育话语包括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学术话语、传播话语等。政策话语作为顶层设计确立基本框架,明确学科归属,主导理论研究的方向;实践话语特征多重,实践主体诉求多样,内涵丰富;学术话语目前尚未构建起理论体系,可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不多;传播话语的意识亟待加强,传播途径亟待创新。社区教育话语研究既可丰富社区教育理论的内涵,也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同时还能扩大社区教育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