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发展,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频发。该文针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讨论其法律规定的必要性,立法构想。希望我国刑法盗窃罪的立法及司法解释予以完善,更好的规范网络运行市场,保护合法的网络虚拟财产。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网络经济产业的提升,赋予了网络世界中虚拟财产更多的现实价值,由此盗窃虚拟财产的犯罪也日益增加,严重侵害了网络运营商及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权。而我国法律特别是《刑法》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尚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当受害人虚拟财产受到侵犯时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为此本文分析了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盗窃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完善盗窃虚拟财产数额认定等立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均无法为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规制提供一揽子方案。我国学者将虚拟财产分为三类。账号类虚拟财产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数据,盗窃货币类虚拟财产可以用盗窃罪进行处罚。盗窃物品类虚拟财产行为如何规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物品类虚拟财产不是刑法认可的财产性利益,但针对其进行的盗窃行为损害了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信赖利益,该利益受到了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认可,也符合网络空间运行的诉求,待时机成熟,可以制定专门刑事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日益繁荣,虚拟财产交易也已形成规模,利益的驱动也导致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大量出现。行为人盗窃虚拟财产,不仅使被害人受到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还危及到了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严重侵犯了现实社会中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理应受到刑罚的制裁,这既是保护公私财产的要求,也是推动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及时更新的迫切需要。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构成盗窃罪。对虚拟财产价值数额的确定,不能采取单一的某种模式,比较合理的方法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综合采纳其他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虚拟财产是伴随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概念。由于虚拟财产本身的特殊性及其法律性质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仍存在争议,因而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本文对虚拟财产的定义、特征及财产属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并通过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刑法规制的具体做法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探究我国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回应模式,确立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相当密切的一部分,虚拟财产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虚拟财产被盗的事件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虚拟财产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探讨虚拟财产的概念及其属性,阐述如何有效处理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相当密切的一部分,虚拟财产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由于网络犯罪的隐蔽性,虚拟财产被盗的事件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虚拟财产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探讨虚拟财产的概念及其属性,阐述如何有效处理盗窃虚拟财产案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产业给各国带来了的不菲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各国多发的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需要刑法的规制,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网游产业发达地区关于盗窃虚拟财产的刑事立法和判例,以期给我国相对落后的刑事立法提供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一定的财产内容,在交易中能够体现其经济价值,能够独立存在于网络空间,应属于刑法规范中的“财物”范畴,具体为传统财物中的“无体物”。同时,盗窃他人所占有的虚拟财产,能够使得行为人排除权利人对虚拟财产的事实性支配而不突破与实体占有趋同的事实性和物理性,符合传统盗窃罪中占有转移行为构造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对以虚拟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盗窃行为,在传统财产犯罪罪名的框架下,适用盗窃罪的解决逻辑并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具备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刑法中的财产性犯罪解决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则必须要面对虚拟财产对原有财产犯罪对象的冲击,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公私财产"是否能涵盖网络虚拟财产,我国刑法并无明确规定。在此有必要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审视网络虚拟财产及财产性犯罪对象的定性问题,从而明确虚拟财产应该成为财产性犯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客观性、依附性和虚拟性的新事物,其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加以确认。在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罪。我们应尽量选择保护虚拟财产的非刑法路径,在能够采用其他手段充分抑止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时,就不要将该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入户盗窃行为为特殊型盗窃罪,但是对入户盗窃没有数额和情节的规定。司法实务对入户盗窃行为犯罪化颇多争议。入户盗窃与一般盗窃罪的区别本质在于入户的非法性和场所特殊性;入户后物色财物即已危及刑法所保护的财产利益;是否获得财产性利益是入户盗窃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罪是一种将自己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很容易混淆。区分一种行为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关键是要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究竟受谁的控制。如果行为人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时,已经对财物具有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关系,就构成侵占罪;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是盗窃,抢夺,诈骗,侵占等非法取得他人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还是成立条件,对定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我国现行的刑法中的取得罪大多都没有规定要以“非法占有目的”作为构成要件,刑法理讹介也尚有刍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正确认识“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并结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数额是该罪主要的量刑标准。本文从数额入手 ,通过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分析 ,揭示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观恶性。以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为出发点 ,论证主观恶性在本章具体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及衡量主观恶性的客观标准 ,并试图阐明在仅仅侵犯财产权利的盗窃罪中 ,对犯罪人有死刑的适用 ,已远远超过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是罚过其罪的 ,并力主在该罪中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7.
法益是指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和价值。盗窃罪的法益是指为刑法保护而被盗窃行为所侵害的利益和价值。本文在分析域外“本权说”和“占有说”法益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关于传统的“所有权说”提出质疑,并从物权保护角度,提出我国盗窃罪的法益应当是对财物的他人占有本身。  相似文献   

18.
盗窃数额是对盗窃行为定罪量刑的主要条件和依据。现行刑法对盗窃数额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相关的司法解释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相兼容甚至相悖,有必要由立法机关制订一套统一适用的数额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