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进行控制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一个“原始材料”经过长期、系统、连贯的训练,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少儿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控制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运动员的成长过程研究表明,一个世界级水平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所谓“规范化”就是合乎一定标准的要求。即教练员在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给运动员一定标准的训练内容。这些标准训练内容应该是符合运动员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利于今后长远发展。原国家体委制定“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目的也是促使青少年田径训练逐步趋于“规范化”,不重视“规范化”训练.极易造成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半途夭折,或者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造成人、材、物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3.
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技术“规范化”,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更高层次的训练:直接影响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继续提高和发展,因此,技术训练的“规范化”,是影响少年田径运动员发展前途的战  相似文献   

4.
前言 1982年,为表彰我国田径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再创佳绩,国家体委评选出当年最佳田径运动员。此后,这一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根据入选人数的多少分别称为“十佳”或“最佳”运动员。这些十佳(最佳)田径运动员的水平代表了当年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最高水平,对历年入选十佳(最佳)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在应激条件下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一九七六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布鲁斯·詹纳说,“在奥林匹克水平的田径比赛中,对运动员来说,20%是体能方面的,80%是心理的挑战。” 心理训练一般包括摸拟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放松训练、意志训练等等。其中处于先驱地位的技术称为“想象训练”。想像是模型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想像模型就是结合运用想  相似文献   

6.
许多运动员反映田径训练枯燥、单调,不比足球、篮球训练有兴趣。如何提高田径训练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训练课质量等是一个很实际、很重要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在田径训练课中,运用“有偿”训练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何谓“有偿”训练法“有偿”训练法是  相似文献   

7.
由于青少年田径训练偏重于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忽视“规范化”的基础训练,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了使青少年运动员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以便我国田径运动员早日接近世界水平,因此提出树立“规范化”教学训练的指导思想,阐述教学、训练、比赛“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浅谈田径训练中怎样发挥运动员的特点和专长本溪大学赵庆惠中国刑警学院李兵田径运动属于充分体现个人竞技能力的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说,田径训练就是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特点和专长,提高专项能力;田径训练的过程,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确定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专长,规...  相似文献   

9.
男女运动员大强度力量训练后恢复时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堂训练课之间恢复时间的需求量是所有田径运动员在执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计划时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不同恢复期对力量恢复的效果。14名田径投掷运动员执行五组最大重量重复10次的训练(P10RM),然后实验对象持续预定的恢复期后再重返力量训练房,复制他们的训练课。预定的恢复持续时间定为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每个恢复期的实验分配在一周内进行。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训练后4小时(8.7次至7.7次)和24小时(8.7次至7.4次)(P≤0.05)最大用力次数明显减少。男运动员完全恢复时间需要48小时。而女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恢复期后,最大用力次数无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证明,女子田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恢复比她们的男队友快。这样就可以为女运动员的举重和力量训练安排一个更巧妙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田径训练中运动员的情绪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径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代表队进行课外训练的一个基本项目.运动员情绪的好坏,对田径训练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情绪产生的规律和田径训练中队员的情绪特点结合训练实践中大学生运动员产生消极情绪的常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措施,以使他们摆脱消极情绪,提高训练素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如何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这一课题,我们对在校学生运动员进行了10年训练跟踪研究,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海  庞标琛 《体育学刊》2004,11(6):108-111
为探讨少年田径运动员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对广西334名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进行了分析。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运动员的掌握目标高于男运动员,男运动员的成绩目标高于女运动员:训练年限主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掌握目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成绩目标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成绩目标的运动等级主效应显著,三级运动员的成绩目标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主导目标为掌握目标。结论: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了中国和民主德国优秀田径运动员专项成绩发展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概率,分析了“高原现象”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控制“高原现象”的对策,为有效地实施和控制田径运动员的多年系统训练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喜灿 《体育科学》2000,20(3):38-40
通过对国内优秀田径运动员665人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922人资料的研究,获得了运动员在整个竞技生涯中运动成绩变化过程的年龄规律,分析了运动员在各竞训阶段、各专项和性别上的成绩与年龄特点,揭示出国内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表现为成才旬,出现最高成绩早、退役早的“一晚两早”现象,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表现为成才早,出现最高成绩晚、退役晚的“一早两晚”现象,为运动队制定和执行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提供理论参  相似文献   

15.
一、对高校田径短跑训练的现状分析短跑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具备在比赛中发挥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因此速度是短跑运动员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许多教练员及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前高校在田径短跑训练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训练期限短、时间少、条件差等实际问题。在主观上看短跑运动员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现象——即“速度障碍”的出现,往往造成短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下降,比赛信心不足等“症  相似文献   

16.
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全面心理素质诊断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了系统心理训练方法,即“认识训练”、“方法训练”、“个体训练”、“自信心和竞争精神的培养”、“适应与调节训练”。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训练方法有利于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田径训练中会涉及到许多大小不等、性质不同的数,如果能够合理地并且巧妙地运用这些数,对训练目的和任务的完成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数”的递增——使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在田径训练中,首先必须使运动员熟练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重量和强度的缓慢增加是使运动员逐渐而牢固掌握技术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快速跑训练中,对  相似文献   

18.
游泳运动是奥运会比赛中的金牌“大户”,其金牌总数仅次于田径,所谓“得田径、游泳得天下”,因此,各国学,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提高游泳运动水平除实施科学训练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如何解决优秀、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运动员早期科学化训练问题,提高成材率,是泳坛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指出了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和田径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部分健将级田径运动员的“高原现象”进行研究,提出田径训练过程“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在专项训练的第4—6年出现,持续1.5—2年,且具有重复再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