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一、“边缘化”——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二十多年来在大学语文同仁们的努力下,曾受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欢迎,大学语文教学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因为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强调专业课,  相似文献   

2.
王鹂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51-152
“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意义侧重在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比法教学在这方面的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相关作品进行在写作背景、主题、方式等各方面同中求异的对比或同异互参的比较,从而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将写作技巧、文学知识与更深广的历史文化思想等相糅合,给学生较全面地人文精神的启迪和陶冶。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语文”课的重新评估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要求,“大学语文”课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任务,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回顾、总结了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的内容特点和教学改革思路,及开设“大学语文”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祁小绒 《教育与职业》2006,(20):108-109
本文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出发,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教师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论述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由于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没有申报的希望。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无形中“矮了别人一头”,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少优秀教师不愿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许多学校只好指派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去上课,而“过渡”几年后,这批青年教师也迫不及待地“转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丹 《教育与职业》2006,(20):145-146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直观教学、“传授-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等方面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和课程特点,把“模块式教学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进行模块化整合,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平台化、整合化、现代化,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亚荣 《现代语文》2007,(4):111-111,1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的课程定位。一是从横向比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语文与其它人文素质课程不同的特质,强调“语文”二字;二是从纵向比较,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异同,突出“大学”二字。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建设“大学语文”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大学语文教学,根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选择人文解读法、课堂讨论法和情景创设法三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中所弥漫的务实倾向,以及大学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和务虚性,使大学语文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面对整体务实的大环境,大学语文教育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好“实”与“虚”这两点。“实”的方面,一、文学与生存之道的紧密相连是大语教师们今后可以着重发挥的地方;二、用“实”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虚”的方面,“虚”是文学的存在之本,大学语文在务实的同时,不能丢弃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因编写定位不明确而严重削弱甚至丧失其应有的使用价值。高职教育具有与本科教育相区别的职业性、与中职(中学)教育相区别的高层次性、与高职招生与就业相关联的地区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只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学语文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探讨了母语高等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以及“怎么考核”。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为母语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练习题姚立昌为了帮助广大自学考试应试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并适应考试的要求,按照《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新订本、合考核点)中的“题型举例”的八种题型(这也是“大学语文”课开考以来的八种固定题型),按照《大纲》要求按题型顺序出些练习题供广大应...  相似文献   

15.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采用表演法的必要性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南开大学的陈洪、李瑞山等先生,把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为“母语高等教育”。这样就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媒介,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然 《现代教育》2012,(9):15-16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是一门具有争议性质的课程。众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着开与不开的尴尬境遇,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则多有“到底该如何教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困扰。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材”、“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三个方面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大学语文》的现状出发,探讨《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认为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即“单篇欣赏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贯通”、“平面化到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改变《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应该考察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它们从学理上规定了大学语文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即“讲解——积累”模式、“操练——习得”模式、“对话——体悟”模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9.
讲授《大学语文》的方法是:统揽教材,举一反三,讲究方式,注重效果,在解惑、研究、考证等方面下功夫,重点解决好“解惑与答疑”、“思考与讨论”、“补充与扩展”、“研究与考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使命 曾经有报道,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成就了诸多伟人及名师的大学,“到了2002年‘大学语文’课程陷入‘死地’,2003年新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该校教务处制定的全校公共课新方案中,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连选修课也没有设置,其理由是大量的调查显示,几乎百分之百的大学生认为‘人学语文’‘没劲’”;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大学语文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