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创造的实际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和重要推动力量,各种有效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经历了"社会创造结构论—社会创造主体论—社会创造功能论"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在本质上就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以"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转型中的制度错位使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甚至牺牲,使人民主体性不能够在制度中有效体现。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就是社会的自我批判。对我国体制改革反思的方法论启示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体制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提供理论基础,即要在制度建设中正确地理解作为主体的人民、贯彻人民反腐的机制、体现人民表达意志的自由,尤其要研究网络时代保障言论自由的法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进行过五轮行政体制改革,历次改革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行政体制运行中的顽症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原因是行政体制改革缺乏内动力,即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执行者的政府部门及公务员本身对改革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而行政体制改革何以缺乏内动力,这一问题症结又在于一个改革执行者自知却不可明示的原因--利益相关性.换句话说,行政体制改革中隐含利益悖论,即行政体制改革的显化公共目标取向与改革执行者隐化自我利益取向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为使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取得后续性成效,需要通过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的制度保障,对合理经济利益损失给予合法化补偿,开发非经济报酬的心理补偿效用,形成"激励-约束"对称和"报赏-绩效"对应的行政机制等途径,从而解决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在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内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的制度变迁方式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转变 ,使得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动力条件变化和激励欠缺的问题。因此 ,本文认为只有以市场作为动力条件 ,以政府的进一步改革作为政策导向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才能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企稳回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等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我国出版如何"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十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渐进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学校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学校变革系统中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变革的动力得以呈现和发挥主要是通过变革的传导、变革的协调以及变革的支持这三种作用形式来实现。学校变革动力系统的完善需要激发变革主体的内生性动力、整合变革动力的作用形式、遵循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要素框架,将其分为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等诸多要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市场动力和社会公众参与不断增强的特征,但依然存在动力要素作用发挥力度不均衡、动力要素交互障碍和作用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改革动力传导机制、完善动力要素的协调机制等来破除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陆费逵在经营中华书局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危机面前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关策略,使中华书局得以成为近代出版业的重镇。在应对"民六危机"的过程中,陆费逵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应对措施,并利用人格力量重塑公众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陆费逵的危机公关策略是中国公关业的历史财富,值得进行充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的制度变迁方式和宏观经济运行的转变,使得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动力条件变化和激励欠缺的问题。因此,本认为只有以市场作为动力条件,以政府的进一步改革作为政策导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和国民经济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的两种亚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文化,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文化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十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渐进性。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规划中提出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的方针。并指出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当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变革动力是指引起或推动学校变革的某种力量或力量的集合。实践中,学校变革动力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即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组织自身的缺陷以及组织成员利益的受损、缺失或对利益的向往等三个方面。学校变革动力是一个复杂、多维和动态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由主体动力、组织动力和环境动力等三维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动力是指推动教育改革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教育改革的动力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具体的教育改革动力包括现实的、需求的、政治的、实践的等诸多因素。教育改革的动力可以从法律制度、物质、科学技术和人这些方面进行维持和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己进入关键时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能否搞好,将关系这一改革的成败,人事制度改革应成为高校综合改革的一条主线。 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竞争原则,使之成为促进高教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办好呼伦贝尔学院。  相似文献   

17.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研究邓小平改革动力论的丰富内涵,对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管理体制”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任意理解或加以泛化。明确这一概念,有助于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体制改革虽然属于保障性改革,但具有为教学、科研等主体性改革扫除障碍、创造条件的作用。管理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虽然都属于保障性改革,但仍然有一个先后、主次的问题。因此,“体制改革是关键”。高校自身缺乏主动改革管理体制的内在动力,需要通过外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  相似文献   

19.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系统内其他改革因素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也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贴紧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把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提法是片面的。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代表商业资本主义的商业力量和集中代表国家的政府力量以及移民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合力,这种合力构成了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