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慕课”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指出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慕课”的特点出发,分析“慕课”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势,指出“慕课”与教师继续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稳步发展,从“慕课”角度找到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慕课(MOOCs)的概念,发生、发展和主要特征,以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设想将慕课引入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析了政策、技术的保障条件,并提出了两者之结合的可行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青 《成人教育》2018,(1):23-27
受教育新思维与继续教育多维度需求的影响,现有继续教育模式需要创新与改良,才能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现实需求.文章论证两种现代教育理念——慕课与泛在学习融入继续教育领域的可行性,提出"泛在慕课"学习模式,为继续教育学习者创造具有渗入性、移动性、普适性和持续性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发展领域至今仍缺乏以泛在计算技术支持继续教育学习者慕课学习的研究。本研究在探讨"泛在学习"与"慕课"两种现代教育模式核心特征的聚合基础上,提出两者在继续教育领域应用的结合体——"泛在慕课"(U-MOOCs)概念。本研究构建了"泛在慕课"概念架构,有助于继续教育学习者和课程设计者透析"泛在慕课"这一新型学习者课程环境,获取其功能性指南以指导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5.
慕课为我国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规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质量、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实际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慕课发展时间短,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在新生代农民慕课教育中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足、网络学习环境创设缺乏新意难以实现启发交流、评价不够科学严谨、教育教学管理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有效提升。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系统设计,通过学情分析、任务分析、资源准备、合理设计教育目标、提高教育内容制作质量与识别推送效率、建立多情境虚拟仿真课堂、完善督导激励机制、科学评价与系统修订等一系列措施对慕课课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继续教育是中医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慕课作为一种网络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将为中医药工作者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慕课作为一种中医药学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实现慕课在中医药学继续教育中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新思维和继续教育多维度需求的影响,我国现有继续教育模式需要创新与改良才能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和科技日益发展的需求。基于"泛在学习"与"慕课"两种现代教育模式聚合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学习者为视角,论证两者在继续教育领域应用的结合体——"泛在慕课"(U-MOOCs)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发达,移动和互联网媒体已经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空间,互联网的发展衍生了很多新技术的发展,移动和互动社交媒体能给音乐学习带来很多的帮助。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下慕课应运而生,如今很多人都在说,慕课来了、慕课的时代来了,但是慕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对我们如今的音乐教育冲击有多大,我们为什么要大力的发展慕课,慕课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或者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到底是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慕课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慕课以及慕课在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慕课由于其"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优势,成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以247名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教师专业发展内部动力量表及外部动力量表、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等全过程跟踪分析教师的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和验证各变量水平及作用关系.可以看出,在基于慕课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学习动力、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水平总体较高,但在个体特征上存在差异性;外部动力正向影响内部动力、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内部动力也正向影响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投入,自我调节学习在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教师生涯阶段在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对学习投入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慕课学习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慕课作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传统课堂的替代,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研究发现,一方面是有关监管部门力主发展线上课程,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通过对辽宁省高校学生慕课选择的调研发现,学生并不十分了解慕课,只是在学校的强制要求下被动参与;慕课只是一个辅助学习工具,它只适用于公共课程,不适宜专业课程学习;慕课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硬要选择,更多学生会选择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慕课(MOOCS)是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其快速发展给我国各高等院校带来了冲击与变革。我国一些知名院校已经进入了"慕课"改革发展中。将"慕课"引入医学继续教育中,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慕课"的发展、特点及现状,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2.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近年来被广大研究者探讨与研究。慕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主要从慕课发展的现状、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慕课的发展方向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慕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面对"慕课"时代背景,我校《温病学》课程最早启动慕课试点建设,在非中医专业作为选修课运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温病学》慕课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慕课应用中学生学习状态变化,教师教学理念变化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体会,进一步阐述了在非中医学专业学生中慕课开展,对推广中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慕课在线学习开发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给高校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慕课的特点和应用现状出发,分析探讨慕课的发展和应用思路,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加强慕课教学应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慕课的迅猛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积极跟进是慕课火热的两个主要表现。在慕课火热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急需商榷的问题:一是学术研究层面,许多研究者并未分清慕课与传统在线开放学习的本质区别,导致研究过程中张冠李戴现象的出现;二是慕课本身层面,慕课究其本质而言只是一种大容量、高水平的教学资源,资源不能取代教师,教师不能沦为资源的配角,慕课教学不可本末倒置;三是慕课发展层面,慕课发展极度不平衡,发达地区相对较好,欠发达地区还有待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慕课已经在国内大学占领一定的市场,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有效地结合慕课大规模网上开放的特点,又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由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课堂上"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式慕课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慕课实施过程中的地位。所以,对教师而言,必须及时调整自己在中国式慕课浪潮下的角色定位,完成表演者、策划者和咨询者的角色转变,这既是继承教师教书育人教育传统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中国式慕课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与科技融合的慕课驱动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扩展了学习者学习路径,引发残疾人高等教育领域深度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教师能力受挑战、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课程资源可访问性与交互性受限等问题。亟待通过丰富在线学习资源与支持手段、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与技术支持、推进无障碍网页建设、完善慕课运作机制等途径深化慕课在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确保残疾大学生享有优质的在线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分析化学慕课的使用对象、通过慕课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丰富的慕课内容及慕课推广宣传等四个方面讨论了慕课发展背景下分析化学教学的反思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追溯慕课历史发展过程,深入了解慕课内涵及主要特征,探讨慕课本质,抓住慕课制作的核心要素,掌握制作慕课的有效方法,研制慕课制作的标准体系,为慕课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根据地方高校的特色,制作一套慕课标准的建设方案和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制作流程指导手册,详细介绍慕课建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给出慕课拍摄时的妆容、衣着以及一定的技术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慕课制作流程,节约教师时间,打造出最优质的慕课。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一直是作为慕课运动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存在,但在具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不同的大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学慕课种类繁多,从基本教学功能可以区分为专业课程类慕课、基础课程类慕课和通识课程类慕课。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架构分析和概念界定可以了解其独特的教学特征,相应地反映出对于慕课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教学研究型大学慕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即主要致力于建设优势品牌慕课、专业紧缺慕课、技术创新慕课和校本特色慕课。同时,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学校层面明确慕课应用的态度,从教师层面加强慕课应用的认识,从学生层面了解慕课应用的需求,从教学层面形成慕课应用的策略,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慕课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