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静 《江苏教育》2007,(12):44-45
“周长是多少”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目的的活动,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增强思维的自觉性。   一、利用直观的感性材料确定思维的方向   例如学习圆周长计算公式时的定向。在归纳得出圆周长的意义以后,指导学生画出不同大小的圆,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结合画图学生很容易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长短有关,这样就为下一步探究周长与直径、半径究竟有什么关系进行了定向。   再如,教学两位数的加法时,通过操作小棒,使学生悟到整捆的与整捆的合并,单根的与单…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作为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学习了米、千米的认识,却不会估计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却不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对于来自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却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运用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头脑中储备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的运用无法通过抽象的规则而学会,必须通过对一个一个实际问题或者案例的解决活动及其反思活动而逐渐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意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一个个需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研究,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取新发现(新知识),在研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研究问题”。一、创设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即从新…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认为“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我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一、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一定会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  相似文献   

6.
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应用探究研讨法,探索周长的求法,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操作性练习:第11页“练习二”第5题,第27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学情简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课属于练习拓展。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搞清楚为什么变形后图形的周长未变而面积变小了,减少的面积到底是怎么变小的等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给予探索、交流的场域。  相似文献   

8.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5,(31):41-4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101页“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谷凤梧 《中学文科》2007,(11):30-31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王欣 《天津教育》2023,(29):86-88
<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可以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从而真正展现出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项目化学习是指让学生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展开知识探究,使学生在真实问题的体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项目化教学活动的使用,从而改善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一、项目式教学活动的特征(一)真实的项目选择  相似文献   

11.
"解决问题——怎样拼周长最短"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编排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之后的内容。在解决"用16个同样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拼周长最短"的问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想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构建相关的模型,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3~8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2.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3.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5.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周长。二、认识周长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14.
<正>“圆与方之解决问题”一课安排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4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等内容,积累了转化的思想方法,且在圆的面积计算方面不存在困难。在研究圆的面积时,“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组合图形中圆与方的面积关系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的周长。2.理解求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及推导过程。3.会求长方形的周长。4.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挑选最佳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学习习惯。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长方形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长方形四条边的再认识,周长和四条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份的关系。要注意解决的知识点是: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的推导;周长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例题套习题,这种机械的“跟随型”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树立问题解决的意识。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合适的智力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在推导圆的局长计算公式时,当引导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让学生拿出一个直径是圆形学具,让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设法求出校院中大树的直径或半径。(2)(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设问:测量一块面积很大的圆形土…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之前,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有关知识。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线段之和,而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周长”这个概念,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可以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自然引入新课。 下面是一般教法设计的片断: 一、揭示课题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周长以及计算圆周  相似文献   

18.
龙青 《云南教育》2005,(28):41-41
“圆”的知识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后,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加深学生对圆与周围事物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有周长教学在学生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感知这一状况,我们整合周长的学习内容,开展“整合-体验”型数学的实践,追求以“问题情景为平台,数学知识为载体,自主探究是核心,反思体验为发展,数学思维是本质”的教育境界。通过激发动机,初步体验——探讨分析,认知体验——知识消费,再次体验——拓展深化,反思体验四环节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对各种图形的周长进行集中感知与科学认识,同时采用数学学习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的内容,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