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可以分为状态感恩与特质感恩。前者表现为个体在接受某种恩惠时所产生的感激、愉悦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心境状态;后者表现为体验感恩情绪的积极心理倾向。丰富的感恩情绪体验可以促进感恩特质的形成,相对稳定自觉的感恩品质又使人更容易更频繁体验到感恩情绪。  相似文献   

2.
1.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是成长和贡献的一生,也是受人恩惠的一生。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领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后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后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老时又免不了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如果人们之间没有施恩与感恩,很难想象这个社会还能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人类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一种行为。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之恩的简单回报,它更是我们本身的一种责任、自立及自尊意识,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身心和灵魂便得到超拔。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人胸怀,集中反映了古人…  相似文献   

4.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认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感戴,是指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并产生一种意欲回报的认知情绪。感戴一词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研究学派,强调用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感悟和体验,促进个体的心理转变,改变个体心理原有的负担和压迫。感戴和感激、感恩有一定的区别,感恩和感激倾向于内心的激动,而感戴除了内心产生激动的情绪外,外加一种给予回报的心境。感戴是在内心中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帮助产生认可后,更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个体在有目的活动中,需要获得满足,动机得以实现,情绪比较稳定时的一种状态。影响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为需要的皖砌感和动机的强烈度,自我期望值和个人抱负水平,归因方式与公平体验,为了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个体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健康的个性,主动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陆晓云 《考试周刊》2013,(35):48-49
<正>一、关于感恩教育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是这样解释的:"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二感恩现状  相似文献   

9.
表扬与内在动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扬与内在动机的关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心理学界长期并存着表扬有益于内在动机和表扬削弱内在动机的两种对立的观点。最新研究表明,表扬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表扬者是否有真诚的态度:表扬能否增强受表扬者的胜任感和自主感,能否促进受表扬者正确的归因方式的形成;表扬者传达的行为标准或期望是否恰当等。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对表扬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实施表扬须遵循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需要动机理论和择业动机理论,突破"生存型创业只受生存动机的驱动,机会型创业只受机会动机驱动"的传统创业动机理论的局限,提出"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及生存型创业的动机均由生存动机和机会动机共同驱动,两种类型的创业动机在组成上呈现同构性,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研究假设,并构建出6因子创业动机测量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证实了两种类型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同构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当前西方人格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感恩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利益评价在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之间,以及情境因素与状态感恩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许多研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发现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以及负债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恩是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感恩的人更具有亲社会行为,感恩不同于负债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提出了立足中国文化背景的感恩的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此为基础,自行编制了针对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感恩是一个六因素结构,包括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2)自编的青少年感恩量表( 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教育诊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曹雪梅 《现代教学》2010,(10):58-58
如何激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一个旧知和新知之间具有冲突的情景之中。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和旧知相矛盾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不平衡。而这种认知不平衡会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为了解除这种紧张感,学习者就会产生认知动机,努力求知。~旦学习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新旧知识就保持了平衡一致,认知不平衡所引起的紧张感就会解除,并由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感恩的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它具有情感特质、心境、情绪三种层次水平和状态感恩、特质感恩两种表现形式。对感恩的测量主要有用于测量特质感恩的GQ-6、Appreci-ation Scale、GRAT和用于测量状态感恩的GAC问卷。感恩与幸福感、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关系,可以用拓宽建构理论、道德情感理论进行解释。感恩干预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细数恩惠和感恩拜访等干预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显著提高被试幸福感水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感恩对幸福感等积极结果的影响机制及感恩干预的研究是未来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在世,无时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恩惠,父母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青少年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家庭缺乏…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教会学生心存感激,孩子就多一份宽容,自律与热情。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体验和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懂得在接受他人关爱和援助时给予回报,不应一味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增强责任意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尊重和负责,与人为善,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善待自己眼中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德品质的感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重视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恩,轻视受恩者向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而西方感恩文化既重视狭义的感恩又强调受恩者对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感恩教育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恩教育具有培养施恩品质的必然性,并且在施恩教育效果方面分段式优于渗透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