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重要的生命线。地处水陆交错带的长江岸线,不仅要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实际情况,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对其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岸线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对岸线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是将港口开发作为影响岸线生态系统的外来干扰,综合考虑岸线承担的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取水质敏感性、河势稳定性、景观美学等3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3个等级;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提出靖江市不同岸段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相似文献   

3.
刘飞  陈江龙  朱红云  金志丰 《资源科学》2010,32(12):2364-2370
本文以经典的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岸线资源的自然禀赋、岸线区位条件和岸线产业集聚外部性等表征岸线宜港空间成本-效益因子对岸线级差地租的影响,形成了基于级差地租理论的岸线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和开发与保护目标协调化的原则,以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首先甄别出镇江市岸线资源级差地租为零的岸线,并对其余岸线进行了分级评价,将岸线段依据开发价值进行排序,排序靠前的岸线段近期是建设开发和优化配置的重点,而开发价值较低的岸线段则应留待自然经济条件改善后进行开发利用。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镇江市岸线资源利用的时空系列,将为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诚 《资源科学》2013,35(5):950-957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局协调,可以促进案例区岸线有序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长江干流九江-新济州段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九江一新济州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事。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路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梁博  杨小雄 《大众科技》2021,23(2):144-147
文章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2013年至2017年的北流市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寻找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7年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逐年上升,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分值出现波动较大;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状况良好,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协调性上存在阻碍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影响因素,但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结构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因果关系图,选取城市GDP、港口通过能力、港区占地面积、港口深水岸线长度作为状态变量,构建系统流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仿真模型结构和行为的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港口投资政策因子、岸线消耗系数、港区土地占用系数、港外土地占用系数以及表示港口业对航运服务业和港口物流业促进程度的乘数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仿真,分析这些因素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为实现深圳港口和城市2020年发展目标,需要适当的增加港口建设投资,但要避免码头重复建设带来的土地资源大量占用问题;集约利用港口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升港口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以实现港口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江苏长江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如何协调江苏沿江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选取饮用水源地上下游1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上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下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腹地土地利用等四个经济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和是否有排污口等将四个因子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特尔菲法赋权,对江苏沿江26个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48)仅占27%,生态较安全的水源地(0.26<综合得分<=0.48)占46%、生态低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26)占27%.评价结果与现状水质之间有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说明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与其附近的土地利用关系密切,据此提出调整岸线功能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港口岸线资源是一个国家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以客观资料为依据进行港口岸线规划,整合优化和集约利用岸线资源,是当前港口建设的基石。通过利用GPS解决港口规划测量中的问题,能准确获取基础的水陆域资料,获取港口岸线资源相关资料,为港口规划建设提供准确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的OE-W01区块波浪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勇  张杰  孟俊敏  王晶 《资源科学》2014,36(6):1278-1287
波浪能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波浪能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常规能源短缺所带来的能源问题,波浪能资源分布状况的可靠评估是开发利用波浪能资源的前提条件。利用ECMWF ERA-Interim 1992-2011年0.75°×0.75°的较高精度的海浪场数据,计算了OE-W01区块(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的部分区域)的波浪能流密度以及波能资源的可用度频率、富集度频率、变化指数等评价指标。对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发现:渤海海域波浪能资源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秋冬季较丰富、春夏季较贫乏,秋冬季为波浪能资源的主要利用期,波浪能资源的相对富集区集中在渤海海峡以及渤海和黄海相连通的区域;黄海海域(包括东海部分海域)波浪能资源也呈现季节分布特征,与渤海不同,该海域90%的区域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均在2kW/m以上,波浪能资源的可用范围较大,时间较长,波浪能资源的富集区集中在长江口东部海域以及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波浪能资源的重点开发利用区,可为该海域的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87%和50.97%;西沙群岛354个旅游资源单体中,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占总数的0.56%,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1个,占11.58%,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101个,占28.53%,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212个,占59.89%。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为:数量大,类型丰,高等级资源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区可分为宣德群岛旅游资源区和永乐群岛旅游资源区两个基本对等的区域。西沙群岛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其劣势表现在高端旅游资源数量少、交通不便、环境容量小、 地缘关系复杂。西沙群岛是中国热带海洋和海岛旅游资源最典型的分布区域,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信息的辽东湾顶东部海岸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资源科学》2013,35(4):875-884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对岸线形态塑造的巨大差异;③针对强度大、速度快的人类活动,使用时间尺度小密度高的逐年监测与传统大尺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对监测海岸线的开发和治理、及时调整应对岸线变化的措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任淑华  王胜  汪立 《科研管理》2011,32(4):136-142
舟山市是我国唯一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地级城市。具有天然的海岛、海洋优势,旅游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单元和景观,使海岛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舟山海岛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舟山海岛特色旅游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舟山海岛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主要来源于舟山旅游业的总收入。旅游产业已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李静  王学 《资源科学》2011,33(9):1788-1798
鲁北滨海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一套包含42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系统,对该区19处代表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较为合理,可信度较高;针对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均集中在Ⅰ级-Ⅲ级、总体上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及各地市间开发潜力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带的总体开发战略和各地市的开发分工体系,并确定了相应的开发时序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巍  张雷 《资源科学》2005,27(3):26-32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析西北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除矿产资源外,西北区其他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仅占全国均值水平的1/3左右,组合结构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西北区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人地压力较50年代初增长了3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西北区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资源特征评价及其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达2.2万km的陆地边境沿线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文中简称《标准(GB/T18972-2003)》),梳理了我国9省(自治区)的136个陆地边境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单体;统计分析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总结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5大特征,分别为数量繁多、体量较大,类型丰富、组合度好,特色鲜明、垄断性高,神秘神圣、有庄严感,整体连续、线性明显;进行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边境县域内共有61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和237处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最后提出了我国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和不同质量等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土地资源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和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土地资源学才逐渐发展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目前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与立法。随着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扩展、面向国家目标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和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承载力、城镇用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同步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我国的资源紧张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煤矿开采区水、土地与煤炭资源互耗问题严重,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土地沉陷或淹没等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本文在分析资源互耗矛盾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水、土地与煤炭的资源同步利用理念及其应用基础,同时,指出实现资源同步利用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优临界值。最后,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资源利用现状和调水工程特点,初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同步利用的实现模式:①管道分级的输水方案;②将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纳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量调蓄管理系统;③恢复南四湖流域沉陷区的土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