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教与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关心自身"如何教",而且还要关心学生"如何学",因为"教什么"与"学什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学生,其思维习惯不同,原有的经验基础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所以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不相同,学生可以对教师给出的学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心理测量法、教学实验法及教学评估等研究方法,进行了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33 08%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12周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得分普遍下降;在实验组内部,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异常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前后变化幅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说,初中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障碍性、发展性问题并存,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 学校、家长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课如何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分析、 探讨、实验。结果证明高校体育活动对治疗学生的抑郁症和抗抑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放在学习中也适应,拥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拥有长远的未来。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实施的重点不只是要放在对专业技能的教学上面,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其中,身体素质作为学生进行一切活动和学习的基础,学校需要认真对待,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和自编问卷,对北京林业大学1537 名在校本、专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正常同龄人相比,林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略低;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课外身体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正相关;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不是去留问题,而是改善问题。为充分发挥健心功能,建议体育课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兴趣,增强动机,尤其应关心女生、农村生。此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场馆设施,扩大选修项目。  相似文献   

6.
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往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方面的评定。这种评价内容的单一不仅造成了评价与课程目标的脱节,只是体现了对部分课程目标的评价,使其它目标未能在评价中得到体现,而且忽视了学生在体能、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原始差异,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我接触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但在学生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 ,中学生目前最关心 ,最渴望解决的还是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苦恼及疑惑。他们总是提出诸如“怎样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为什么我一考试就紧张” ,“学习没意思” ,“怎样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等问题。由此看来 ,指导学生克服诸多的学习心理障碍 ,促使他们尽快掌握学习诀窍 ,学会学习 ,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首先要端正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心理学家塞尔尼毕生从事人的心理紧张和压力问题的研究。他曾指出 :“学习和工作是…  相似文献   

8.
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UPI对232名体育学院大学生追踪研究表明:(1)体院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专业、性别、家庭出身和来源地差异。(2)在大学4年里,体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自卑情绪是心理障碍之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因自卑而影响学习效果,严重自卑且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以往的“双基”体育教学系统中,教师主要关注于学生体能、技术和体育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心和辅导,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教育,甚至采用漠视的态度和简单的方法把那部分学生归为不积极、胆小、拖后腿、无学习兴趣的所谓“差生”。在“健康第一”、“体能和健康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辅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从研究帮助克服学生自卑情绪着手,探索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途径是笔者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剖析自卑情绪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典型问题提出辅导方法,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关心身体的健康,还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社会必须从认识上、行动上帮助这些学生走出“郁闷”,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1.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任务也由过去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单一“健康观”拓展为现在的三维健康观,提出学校体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要特别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53-56
为探讨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使用尹治国编制的《学生学校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和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驻马店市某中学的32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偏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基本正常,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2)中学生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参与在性别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篮球参与度、乒乓球参与度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羽毛球参与度与心理健康4个维度(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偏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强体育教学指导 消除学生心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也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异常。为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异常,进一步提高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心理健康的支柱。青春期是建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许多有志青年怀着强烈的愿望来到学校探索人生的奥秘,而当欲求不达时,便产生焦虑和苦闷,甚至悲观失望,不能自拔。此时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和奋斗的信念,在实际的学习、训练、生活中去体验、去实践。帮助他们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  相似文献   

14.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MHT为测量工具 ,通过对高中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对照 ,结果发现 :高中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男生优于女生 ,但不存在年级差异。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有研究表明,适宜的体育活动是改善人体抑郁、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不同运动负荷、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身体活动方式、运动负荷与人体不同心理表现之间的影响规律是什么?本课题通过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建立心理健康评价系统的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寻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建立起改善学生不良心理表现的运动处方系统。体育活动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们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校对心理健康的呼声是非常高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在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现象,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本解决,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自身要求.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等.  相似文献   

18.
申云霞 《体育师友》2011,34(6):50-51
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能充分体现学校体育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开发探索中,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的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要充分考虑学校硬件条件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要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体育教育既育体又育人的理想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学生喜欢什么就选什么,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教师、学生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一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是保证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而且更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智力活动正常;情感稳定平衡;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性格健康;适度的反应能力;注意力集中等。因此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6,(21):10-11
一口大锅两把铲,米豆麦黍慢慢炒.推碾拉磨是工艺,再加香料拌一拌——这就是鱼饵生产的过程。生产鱼饵投资少.起步快。尽管配方不同.但有钓技弥补是不会钓不上鱼来的,这是实情。也正因为如此.厂家的激烈竞争和商家的自卖自夸在钓鱼人是不会太关心的.那么他们关心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