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活动可以在日常锻炼中潜移默化地改善人的不良心理,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本文着重阐述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及体育活动对人的性格、情感和意志力、个性等三个方面存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加香 《体育科技》2013,(6):77-79,83
主要采用测量统计和实验法对宿迁学院甲、乙两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体育干预的心理疗法个案研究.实验前运用成熟稳定的全国通用的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测试,身体条件能够支持完成体育干预-心理疗法的实验,并根据被试的身心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个体特点合理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灵活安排各个运动时间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5周的试探性干预实验.实验证明,合理运动负荷体育干预和日常心理疗法的结合互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丰富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对大专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检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对大专学生进行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表明,当前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症状的学生较多;通过俱乐部制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比较发现,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对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尤其对减轻抑郁心理、改善人际交往状况方面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为提高运动员的各种身体素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之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延长运动寿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宏颖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72-74,82
通过对高校部分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6周运动干预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表明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用,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谢剑峰 《精武》2013,(36):127-128
心理健康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他们完成高职学业,培养良好的素养,提高身体自尊,树立良好的自信,而且能减少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校园安全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讨论体育活动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体育活动能改善情绪状态,建立自信的生活态度;体育活动能增强自信心,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良好的身体自尊;体育活动能充实生活,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代中小学生不良的心理表现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益茗 《武当》2010,(12):50-50
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项目,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正常人拥有的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或是表现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可以纠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体育的方式促进脑育是当下学术各界的热议主题,包括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运动方式对脑智不同层面的提升和改善。文章以抗阻运动的独特性作为切入点,梳理总结抗阻运动对脑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基于体育运动提高儿童青少年脑智途径的科学理论,进一步论述抗阻运动在合理运动负荷、丰富动作技能、增添情景互动、改善心理状态四大方面的具体实现途径与针对性效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展,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手段,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强健体魄。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西藏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以及他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目前较为有影响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以及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在学校中,学生体质的下降与运动不足有关系。运动不足与运动负荷不足又直接相关。学生在校期间,运动负荷是一个大系统。首先,从形式上看,与学校体育有关的活动包括体育课、早操、大课间、班级体育锻炼、运动竞赛等。这些活动的运动负荷应该从整体上关注。每类活动都是支撑学生在校运动负荷的子系统或是支点。其  相似文献   

14.
邵帅 《健身科学》2013,(10):59-59
有的人喜欢安静,不好动;有的人喜欢热闹,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其实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运动的影响,不同性格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健身锻炼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当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可以纠正不良的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状态。容易紧张的人:有的老人心理素质不好,平时也缺少锻炼,这类人应多参加有一定竞争性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如台球、麻将等项目。这些运动  相似文献   

15.
体育活动与青少年的心理之间的关系为相互作用的双向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功能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体相应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了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中等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中等时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明显的心理效益;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体项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验证方法对体育活动项目的运动负荷和学生参与后的“心理体验”两方面指标进行测评。采用项目的运动负荷和学生的“心理体验”两维度分层取交集的方式 ,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项目结构”  相似文献   

18.
魏严冬 《新体育》2022,(4):33-35
高中女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特殊时期,生理与心理特征导致很多女生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为运动能力不强、自尊心突出、情绪化明显和内向害羞等等因素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这不仅仅影响到高中女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与心理健康塑造,更影响到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形成。高中女生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发展及女生健康成长存在密切关联,全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更具趣味的教学方式,充分激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使得高中女生正确认识健康、美丽和漂亮,通过运动塑造健康身体与心理,充分展现青春期女生最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心运动处方教学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应付方式,显著地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教学方法、测试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自评、焦虑与抑郁自评、应付方式各因子均有显著的影响.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的促进作用优于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不良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年龄阶段对心理特征的影响等。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家长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与指导,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