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静     
宁静,是一种洒脱,一种风格。奋斗者跋涉于荒漠,他并不惊惧,依然镇定自若;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他并不心慌意乱,依然轻松自如。这是宁静,超脱的宁静,超脱的风格。宁静,是一种承受,一种体验。今天的测验考砸了,我们要宁静。宁静,意味着我们不自卑、不自暴自弃;意味着我们不服输、不放弃。当我们走向宁  相似文献   

2.
宁静的色彩     
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清静寡欲,不慕荣利。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使人平和,淡化名利.不被贪念所侵蚀,不被虚荣所蒙蔽。宁静则让内心空灵澄澈,生发深邃的思考,于思考中灵魂得到升华和永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宁静会使人优雅,宁静是宁静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宁静是天上淡淡飘浮的云朵,宁静是静坐打禅的禅师心中的湖水。我从未见过比宁静更具美感的事物,泼墨的山水画,悠扬的古琴声,一张桌案一副纸笔的写作……这些都何其美好。宁静是一种不华丽不浮躁的美。我一直都认为宁静是一种不凡的力量。它是一种智慧,不同于奔驰的骏马。它不是没有热烈过,没有疯狂过,而是经历风浪之后的淡定,是一种领悟后的超凡。没有这种力量就不会有弘一法师,就不会有扣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更不会有李杜华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4.
一、片言居要 《荷塘月色》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么样不宁静的呢?作者继续写道:“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一个“忽然”,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忽然想起”什么、而又“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叙写,正好是“心里颇不宁静”的使然,也正好是“心理颇不宁静”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宁静     
哲人的话常在脑中浮现:“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让心灵宁静。宁静,是一种不拘一格、处变不惊的本领。远航者航行于惊涛骇浪他并不恐惧,依然镇定自若;探险者涉足重重意外,他并不退缩,依旧泰然处之;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他并不不慌乱,仍旧轻松以对……平静地面对一切;走向宁静,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宁静,是一种境界,一种风格。测验考砸了,投入宁静的怀抱中,这就意昧着不自暴自弃,不自卑。走向宁静,就是反省自己,认识不足,找回失去的信心,平静以对;比赛获奖了,不会晕眩,…  相似文献   

6.
郭廷杰 《现代语文》2007,(11):58-59
大约没有人怀疑,开首一句"这几天颇不宁静"是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这篇美文的题眼。可以说,没有这个神秘的"颇不宁静",就不会有这一名篇佳作的问世。正是作者心中的"颇不宁静",才有了下文的求静而游荷塘,得静而赏月色,出静而回归现实。那么,作者究竟因何事而"不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作者“不宁静”的缘由就当前来看,“不宁静”是解读《荷》文挥之不去的情结。主流的看法认为“不宁静”是文眼,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对“不宁静”的缘由更是莫衷一是,要么从社会功利的价值范畴进行分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紧密相连,与作者当时所属的阶级紧扣;要么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认为是家庭的责任与重负,或认为是作者的妻子对作者的不理解,以至没有一吐衷肠的人……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甚至课后练习第一题同样给我们提供争议的观点,希望学生对此作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有必要在“不宁静”上作无尽的纠缠吗?散文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说到"宁静",我们一般都会产生一种温馨、安详的感觉.不过,有一种宁静是火山般爆发的前奏.这种宁静里透着紧张,能让人感受到喘不过气来的沉重.本文前的<哥萨克的早晨>虽然只有一段短短的文字,但在淡淡的宁静里,浮动的是浓浓的紧张气氛.  相似文献   

9.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荷塘月色》的文眼,因为正是由于心里“不宁静”,朱自清先生才想起在月夜里去看看日日走过的荷塘,才能看到静谧恬美的荷塘月色。而在分析这个文眼时,以前的老《教学参考书》一般是从两方面解释的,大意是说,朱先生那几天心里之所以“颇不宁静”,一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说到"致远",不由得就想起"宁静",很喜欢这四个字。宁静、致远是我身边的一对双胞胎姐弟。宁静和致远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却不很相像。宁静表达能力很强,致远则喜欢在操场上摞起的轮胎城堡内研究泡沫纸,你和他说话,他不搭腔,继续自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说到“致远”,不由得就想起“宁静”.很喜欢这四个字。宁静、致远是我身边的一对双胞胎姐弟。 宁静和致远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却不很相像。宁静表达能力很强.致远则喜欢在操场上摞起的轮胎城堡内研究泡沫纸,你和他说话,他不搭腔,继续自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要保持宁静的心境。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在忙碌的学习中,你是否应该保持片刻的宁静,来思考你的  相似文献   

13.
她笑了     
每当看见电视上光彩射人、笑惊四座的当红影星宁静时,我便会想起我的那个沉默不语、始终坐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中从不发笑的学生宁静。课间,同学们你推我搡,追逐嬉闹。宁静呆呆地坐在南边最后一个座位上。忽然,一名男生被后面的同学一推,撞到了宁静的身上,多亏宁静顺势靠在南墙上,两人才避免栽倒。“扫帚星!”男生不仅没有感谢宁静,反而骂了一句,还“呸———”了一口。宁静呆呆地坐着,似没有看见、听见。“宁静,你连作业都不交,干什么来?!还不如在家养个儿,免得给班上往下拉成绩,不知羞耻……”数学老师的高音喇叭叫嚷着,宁静低头不语。…  相似文献   

14.
宁静以致远     
在当今喧嚣的社会环境氛围中,保有内心的一份宁静,我们也许才能真正到达精神的彼岸。宁静意味着不汲汲于名利权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味着要有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心境。唯有如此,致远才能成为可能。陶渊明鄙弃俗世的喧嚣,隐居世外,采菊东篱,寻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基于这份宁静,他才得  相似文献   

15.
<正>朱自清的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以情景交融著称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起笔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这满月的光里,他漫步去荷塘,正是为了排遣这种不宁静的心情。那么,究竟什么使朱自清的心里这样地不宁静?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分析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的特点,并由此折射出的作者心态。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和结构分析、名段赏析(略)第二课时课堂互动——深切的追问生:文章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下文又为什么出现一种静谧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有以下几种说法:1.南方革命风潮波及,作者向往火热的革命运动。不安于书斋生活的宁静。2.与妻子关系不睦,夫妻吵架。(查日记可知)3.与养父关系不睦,父子失和。(查家世可知)生:我觉得都蛮有道理。但似乎又不够稳妥。师:稳妥?是…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中,作者明确地现出两个自我,一个是“平常自己”,一个是“超出了平常的己”。而文章写的恰恰是“超出平常的自己”,文章的生命也恰在于“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而,大多数的解读却局限于平常的自己”。一、心里的不宁静文章一开头说“这几天心里不宁静”。这里的“不宁静”如是指“四·一二”大屠杀以后的治苦闷,则从四月到写作时间,该有三个月,应该说“这几个心里颇不宁静”。还有,政治苦只是人心灵的一个方面,如果定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要作同的表达,那又如何解释根本不及政治情怀的《背影》呢?一些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的个人的、庭…  相似文献   

18.
小道独徘徊     
独自徘徊于林荫小道是惬意舒适的.它不像隐者的飘逸闲适也不像舞者的多姿多彩。它只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归隐田园的宁静。它的存在不苛求金壁辉煌的城堡、郁郁葱葱的田园、沁人心脾的清香、浪漫与共的伴侣,它只需要一颗向往幽静的宁静的心,它是充实的,是富裕的,是满足的。  相似文献   

19.
灯红酒绿,汽车驰骋;涓涓流水,清风明月。相比之下,热闹的事物更惹人注目,而宁静的事物令人不再关注,其实宁静也是一种美,一种独特的美。一叶扁舟,漾在拉市海的水波里,望着无边无际的拉市海,望着无穷无尽的芦苇,心里好宁静。一声山歌荡在山与湖之间,回声久久绕在耳畔,是它唤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本性,那份纯真,那份美好。在湛蓝的天空下,藏青的山峰下,澄澈的湖水上,歌声仿佛是一笔浓彩重抹的亮点,那么突出却不突兀,那么与众不同却又如此和谐。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宁静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宁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一种旷达平和、悠然进取的心境和姿态;宁静更是岁月之轮碾磨出的一种人生智慧,仿佛北地骠悍的游牧部落唇角飘落的歌声。 宁静是晴朗圣洁的天空,是超凡脱俗的潇洒,在物欲面前,宁静是淡泊的情怀;在喧嚣面前,宁静是沉默的心态;在浮躁面前,宁静是沉着从容的气魄;在毁誉面前,宁静是宠辱不惊的大度;在困惑面前,宁静是理智冷静的思考;在肤浅面前,宁静是深思熟虑的智慧;在盲目面前,宁静是老马识途的清醒;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宁静犹如出淤泥而不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