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钟启泉教授在《班级管理论》一书中说过:“‘班级’这一社会……对儿童来说,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与生活的据点。我们可以说,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是在那里磨练本  相似文献   

2.
甘岱昌 《学周刊C版》2014,(5):139-13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槐以生 《云南教育》2005,(29):28-29
在学校学习时,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学习必须抓住‘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复习”。生活中时常听长辈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似乎“三”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经过分析归纳我们发现,“三”与学习基础英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掌握英语基本知识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7,(11):21-21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郭本禹提出:“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种‘撒谎’的行为,虽然这种‘撒谎’还无法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教育中不良现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他抬起了头     
刘芳 《河北教育》2010,(12):33-33
“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将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现在我将评选标准讲一下。”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我的班会课。我宣读完评选标准后.同学们积极讨论了起来。忽然,下面有个同学叫道:“老师.不用评选.10月的‘班级之星’一定是李小飞!”我听了一愣:李小飞?班级中典型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我问道。这个同学说:“他迟到第一,违纪第一.期中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这么多第一加在一起,谁也比不过他,‘班级之星’非他莫属!”教室里顿时笑声一片。  相似文献   

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郭本禹提出:“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种‘撒谎’的行为,虽然这种‘撒谎’还无法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教育中不良现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what还是which?     
一次,一位学生问我:“‘你在哪个年级?’译成英语是‘Whatgradeareyouin?’还是‘Whichgradeareyouin?’,有人说第一种译法正确,也有人说两种译法都正确,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Tom和一位shopassistant的对话:Shopassistant:CanIhelpyou?Tom:Yes,please.Shopassistant:Whatwouldyoulike?Tom:Idlike(tobuy)apen.Shopassistant:Wehaveonlytwokindsofpens.Whichwouldyouprefer,HeroorChanghong?Tom:IthinkIdpreferHero.对话中售货员问汤姆“你想买什么?”,第一次询问使…  相似文献   

9.
"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建立"书香班级",把孩子引进阅读的殿堂,用阅读改变孩子!  相似文献   

10.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12.
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以‘世界首富’就是他成功的衡量一个人成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三个周的班级综合考核中,我班自习纪律减分夺得了“三连冠”,这个名称着实令我大为恼火。有的老师劝我说“你们班有全校有名的‘五巨头’,是有名的‘垃圾班’,减分最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我内心来说.工作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接手这样的班级.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中写道:“在低年级的课堂里,教室往往致力于建构‘精力充沛的班级’,但是形成真正的学习课堂并不是‘精力充沛的班级’。在人人能够安心学习的课堂里才能够形成‘学习’。”他强调的是,我们创设的课堂必须是能够激活每一位孩子学习欲望的课堂。这种课堂,能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倾向进入体验学习情境,让孩子的内心对学习有一种憧憬。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办公室与教初四数学的李老师闲谈,他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一天,刚下了课,一位女生跑到我身边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你对我有看法。’我当时一愣,接着问她:‘我对你有什么看法,怎么会。’这个学生接着说:‘老师,你上课不看我。’‘上课不看你?不可能。’‘真的,我都数着,这两周14天上了16节数学课,你一眼也没看我。’这个学生说这番话时一脸的委屈。我顿了顿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只要您以后上课多看我一眼就行了。’过后仔细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女生学习很差,两周前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17.
黄鑫  张国辉 《考试周刊》2011,(32):45-46
一、电视负面影响"条件说"简介研究媒介对儿童影响问题的著名学者卜卫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传播改变儿童的生活是有条件的,只要有适合某个理论的条件,那么,这些理论论述的现象就可能发生。她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魔弹论’,在一定的前提下,‘魔弹’现象会重现,就像‘文化大革命’中的媒介宣传一样。当人们普遍在外界某种思想和情绪刺激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在某个历史阶段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这判之前.毛泽东应邀对重庆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的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吗?”毛泽东回答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写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曾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今天重提它,是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焦点。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都离不开研究性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段话为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种学习理念已经开始体现在教材中,一打开人教版教科书,就会读到编者亲切的导语:“在这册书中,你将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数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