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艳琼 《大观周刊》2012,(9):188-188
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2.
王梅  廖彩云 《大观周刊》2011,(50):132-132
教育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小学生朗读的目标要求:逐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杨荷梅 《大观周刊》2012,(51):301-302
语文要别的的读才能品出文章的意境.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绽放光芒呢?笔者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李兴玲 《大观周刊》2010,(37):147-147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5.
李翠萍 《大观周刊》2012,(50):389-38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提倡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觉得此条教学建议提得非常及时、恰切。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照有关的教学理念,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相似文献   

7.
赵艳芬 《大观周刊》2012,(34):324-324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要的课程之一。一方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由于阅读教学具有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其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其它语文知识的能力,既是小学生认识汉字、学习语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进行造句和写作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庞波 《大观周刊》2013,(12):156-156
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问题,花很大的功夫,总是不见效,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入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溃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张晓新 《大观周刊》2011,(50):134-134
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几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弘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马秋芬 《大观周刊》2012,(15):177-17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营造开放性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相似文献   

11.
王立群 《大观周刊》2011,(6):122-122
朗读是语丈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俊红 《大观周刊》2013,(4):145-14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驾驭语言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若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发挥朗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大观周刊》2011,(50):138-1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另一方面教师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蔡加培 《大观周刊》2011,(24):45-45,47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品词析句、启迪想象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5.
曹嘉骝 《大观周刊》2012,(10):186-186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型阅读的教学改革可谓是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如何改进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韩宝婷 《大观周刊》2012,(4):168-168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7.
杨居台 《大观周刊》2012,(46):290-29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是借助图像的配合朗读:二是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三是如临其境的配乐朗读;四是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五是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六是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相似文献   

18.
万寒梅 《大观周刊》2013,(11):240-240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学生语文分数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得分情况。阅读能力也直接关系着将来与初中语文接轨的问题。小学六年级进人复习阶段之后.时间变得很紧张.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讲效率,分块复习,各个击破,最后综合,提高综合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复习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介.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精神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复习过程中,阅读部分是重中之重.笔者就在本文谈谈阅读能力提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赵彩霞 《大观周刊》2013,(11):236-236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朗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读”现象。如何杜绝这一陋习,帮助学生克服“唱读”,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大重任。  相似文献   

20.
任向林 《大观周刊》2012,(38):248-248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多媒体手段的介入,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体验性阅读教学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积极为学生创设体验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