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Ⅱ型糖尿病主要发病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在防治Ⅱ型糖尿病的很多方法中,体育运动干预日趋成为研究的热点.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运动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探讨部分运动疗法,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治疗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动疗法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文献综述法,从运动对脂肪因子、抗氧化酶活性、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转运载体等因素的影响方面,分析了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机制.旨在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利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运动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和体质分为三组,按每天规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对餐前、餐后、运动前后的血糖进行监测。结果除接受药物治疗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血糖下降明显,血糖调整时间缩短,血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 3 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治疗 ,并与只进行运动疗法治疗组进行对照 ,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近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干预手段。方法: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Ⅺ)、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万方数据库检索糖尿病焦虑患者的临床干预手段并加以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及药物干预均能不同程度的缓解糖尿病焦虑患者的焦虑状况。结论:针对糖尿病焦虑患者,采用多种干预手段,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饮食、药物及运动四大基本疗法,为糖尿病的防治指出了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和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可以降低血糖。本研究对比的形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观察其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控制指标以及相关体质状况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变化,研究两组运动对糖尿病防治的综合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运动防治方案,为糖尿病科学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01-2009-01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发病孕周、血糖高低,分别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加运动疗法、饮食加运动加胰岛素疗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例顺产分娩,6例阴道助产,10例行剖宫产,1例胎死宫内.结论:对26例患者先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定时检测血糖,2周后再根据血糖水平加用胰岛素治疗,孕36周左右提前入院观察,适时终止妊娠,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可有效防治和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3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糖尿病的有效运动疗法,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都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多运动,但发生低血糖怎么办?有了合并症怎么办?合理的运动可以让糖友的治疗更安全、有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了糖尿病学及运动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1.
选取运动组25位高血压患者及28位高血糖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实施为期12周运动疗法锻炼;对照组25位高血压患者及22位高血糖患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测试两组患者运动前后血压、血糖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组患者运动后血压、血糖较运动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P<0.01).因此,运动疗法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使之稳定,持之以恒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吴月林 《教师》2013,(8):113-114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发病后患者可以出现全身多种严重并发症,所以要治疗糖尿病,就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大要点,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而在这五大治疗要点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饮食控制,因为我们摄入的食物一经过转化就转变为血糖直接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要想很好地控制血糖就必须很好地控制食物的摄入。本文旨在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从而很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的研究,论述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找出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后即对两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发现,56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则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到,如何科学认识糖尿病,怎样正确对待糖尿病,为糖尿病的控制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以上“五驾马车”的内容比较宽泛,很难为每位糖尿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私人定制”,难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满足患者的个体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放松运动三种运动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适宜人群和注意事项几个方面综述了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乐  矫玮  刘涛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3):100-103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放松运动三种运动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以及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适宜人群和注意事项几个方面综述了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循序渐进运动疗法对慢性疲劳症的治疗情况,将70名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循序渐进锻炼,对照组休息,记录治疗前后睡眠时间、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心理、躯体症状问卷评分。结果发现循序渐进锻炼疗法能够有效和改善慢性疲劳症患者的症状,延长其睡眠时间、眼耳、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羽毛球运动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0例患有肩袖损伤的羽毛球运动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运动组、电针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运动组采用运动疗法,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各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和关节活动度评定其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经组内比较发现,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onstant-Murley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ofmotion, 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数值提高.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与电针组、运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与运动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及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7月收治住院的4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值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运动疗法对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要想使血糖长期达标,除了科学地安排饮食、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外,还要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然而,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十分不利。从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实际情况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