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中国索引》2010,8(1):32-38
本文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悟了目录学的若干问题,梳理目录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历史轨迹。探讨目录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承和创新,搜索引擎翻开了网络目录新篇章。论述目录服务的价值所在,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其将恩泽社会,流芳史册。  相似文献   

2.
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它在著录方式、分类方法、著录重点方面与综合性目录皆有极大的不同,对目录学多具补充和发展之处,更体现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当代广义书目观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录学领域,没有什么概念比目录,书目这两个概念更为重要了。如目录,目录工作、目录学这三个最重要的概念中,目录即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概念,是传统目录学的根,一切概念、论证均是由此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书目著录(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目录学及目录工作历来多为学界所非议,作者一反传统之定论,指出了明代目录学和目录工作为中国传统目录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倪莉 《图书与情报》2008,(1):123-127
文章从目录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戏曲及戏曲目录的发展史,重点梳理各阶段重要的戏曲目录,并探讨了戏曲目录对目录学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谭焰 《图书馆学刊》2006,28(4):107-109
余嘉锡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从四个方面——目录学的功用、目录的类别、目录的体制及各部分的功用和目录的类例,简要地论述了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旨在加强对国外中国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推动中国民族文献目录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佛经、道经目录是我国目录学史上最早产生并迅速发展、兴盛起来的专科目录,对目录学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和促进作用,有着重要地位.佛经目录创立于魏晋,南北朝得到大发展,至隋唐成熟,唐宋间达到了顶峰.其间,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佛经目录.道经目录出现的时间及发展脉络与佛经目录大体相仿,但兴盛程度、规模稍逊于佛经目录.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专科目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专科目录种类如金石学、子学目录相继出现,传统的专科目录如文学、佛学、书画等在体例和著录方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宋代专科目录学的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专科目录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佛经目录的目录学思想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佛经目录发展的概述,阐述了佛经目录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成就,以求能与同行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以推动我国佛经目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书目的目的、方法看今后的目录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分析了书目、目录与目录学等相关概念,然后从书目的目的与方法角度探讨了目录学的内容,最后探讨了今后的目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目录学和医学都较为发达,两者的结合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从目录学角度对明清时期的医学专科目录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明清医学专科目录的目录学价值,揭示了明清医学目录与社会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方目录学思想的传入,原有书本式目录的编纂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录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清末民初目录出现了卡片式、活页式、表格式等新的编纂形式。这些编纂形式的变化又是与近代以来藏书文化的新气象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录学学术思想史论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目录应是目录学学术思想史,应以目录概念的形成、目录学名称的出现、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等关节点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本文将中国目录学学术思想史分为:萌芽、知识积累、经验科学和理论科学阶段,并对各阶段特点作了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目录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知识化(精确化、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是新时期目录学发展过程中两大最明显的特征。目录的本质是知识地图,目录工作的使命是绘制和构建知识地图,目录学是研究知识地图绘制、构建和利用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用“知识地图学”来替代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16.
文化冲突交融中的导读目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导读源于教育,在中外文化冲突交融的时期,导读与目录结合而为导读目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时期,目录的导读功能被突出放大,目录学也由整理文献转向了推荐文献,传播思想、学术.目录学之读者一端得到重视,进而成为目录学由古典走向近代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毛坤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及目录学家,他在治学上泛涉古今,融贯中西,学主实践。被学术界列为“新旧俱全”的学派。本文援引有关资料,阐明毛先生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既继承乾嘉以降的目录传统,又有着时代创新,较为深邃地界定了目录学的定义,展现了内涵,揭示了功能,特别是结合联合目录,标题目录的编制,总结了实践目录学理论带规律性的经验,使后学受益良多。撰写此文,乃在于缅怀老一辈图书馆人的执着追求及对近代目录学独壁蹊径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佛经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专科目录中最完善的一种,《开元释教录》则代表了佛教文献学和佛经目录学的最高水平,本文就《开元释教录》所表现出的目录学意义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理论科学时期的中西目录活动与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历时性学术文化积累与共时性目录信息交流为核心,以目录方法和思维方法为中介,介绍了中西帐簿派、学术史派和列举、分析目录学在理论科学时期的发展,比较了各自不同学术文化心理与思维模式下的目录活动和目录学不同特点,探讨了其共性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