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孔子之“义利观”吴娅茹一、"重义轻利"的最高原则孔子在义利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礼义为先,利欲为后,他把周礼奉为至圣法典,主张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以及据此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观念,因而人们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也都渗透了封...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的指导思想──中谢德萍"中"即是道,道是客观真理,这是哲学范畴内的问题。"中"是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在方法艺术上,"中"就是"善处",就是恰到好处,或者说适度,这个"度"就是指导方法的思想。一、"中"是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孔子在《论...  相似文献   

3.
关羽信仰的文化内涵刘莲在我国的祠祀庙宇中,数量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城隍庙;在人们崇祀的各类神明中,与广大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关老爷和灶王爷;在儒家树立的精神楷模中,理想典范是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关羽不仅以"武圣"之尊与驾驭中国礼制二千年的文圣孔子同称并祀...  相似文献   

4.
观过知人     
观过知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此话大意是人们往往在处理事情时,对于所喜爱的人和事会产生过失。观察一个人的过失,也就可以了解他的品性。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对于与己相近的政治主张、相近的人生态度、相近的办事方式,人们总是觉得亲近...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自己十五岁便有志于学问。这学问就是以礼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孔子生长于鲁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在政治上虽不是强国,但在文化上却是东部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因为鲁国保存着西周的礼乐文明,当时的人认为"鲁不弃周礼"(《左传》闵公元年),"周礼尽在鲁"(《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批判职业性的"师儒",又将师儒传播的文化遗产进行改造和提升,创立儒学。  相似文献   

6.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7.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8.
需要这种精神!《孔子家语》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治好病,必须吃药;药是有苦味的。要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必须听得进尖税的批评。所以古人云"闻过则喜"。孔子说,他很幸运,一旦有错,别人就给指了出来。这种精神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无可讳...  相似文献   

9.
漫话中国文学批评张伯伟文学批评是英语中"LiteraryCriticism"的译名,中国传统的说法是"诗文评"。尽管"诗文评"的名称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文学批评的意识却早在先秦时代便已经萌生了。孔门以"四学"教人,其中之一就是文学。孔子对《诗经》有过不...  相似文献   

10.
儒家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体系陈玉京儒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关于道德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道德认知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主张"学而知之",以后儒家一直延续了这一传统。对于道德的认知是一个动态而永恒的过程,也...  相似文献   

11.
尊师爱生与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经验漫谈之一黄书光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由于具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就表现得格外突出。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不论学生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真心愿学,...  相似文献   

12.
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关于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几点意见朱伯崑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看,孔子、老子乃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开创了中国哲学的传派,后来各自形成和发展为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汉朝以后,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又形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小评论     
小评论有些城市用巨资进行所谓"选美"活动。鄙人投反对票。欣闻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好极了。北大毕竟是北大。所谓"选美"所见者只是外形,内心如何不得而知。此类活动如果扩大,势必造成浪费浮华。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一致,质与文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相似文献   

15.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16.
试论扬雄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叶福翔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其学术成就自古以来就颇有争议。赞者云"妙极道数"(张衡语),甚至尊为"西道孔子"(张子侯语);贬者曰"拙底工夫"(朱熹语),至多不过"模仿"而已。然古今对扬雄...  相似文献   

17.
论创业精神     
论创业精神谭洛非,李明泉,潘光霞邓小平同志说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更指出:"坚持不懈地加强艰苦奋...  相似文献   

18.
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暨岳麓书院创建1020周年纪念会概述蔡方鹿由国际儒学联合会、香港孔教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湖南大学、湖南省孔子研究会、长沙市对外交流协会、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儒家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20.
仙人掌     
仙人掌据《南方周末》云,现有人套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针对时弊说:"饭不怕贵,公款就行;酒不怕醉,请客就灵";"货不怕假,回扣则灵;钱不在多,美元就行",等等。鄙人认为,接着应套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可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