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经历历史的磨砺、沉淀后,成为超越时空的教育灵魂。自由教育追求理性发展和德性完善的核心思想,深刻地影响后世的教育实践。通识教育作为自由教育发展的现代形式,不仅顺应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发展,还仍然坚持继承其核心思想。我国通识教育改革也应彰显自由教育基本精神,将发展理性、涵养个性、铸造自由和谐心灵,超越功利、追求卓越、成就德性完满的"全人"作为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自由文化精神理解的教育,其所提倡的自由、独立、追求卓越等精神正是大学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点。但是通识教育在移入我国时却变了质,不仅被窄化为一般意义的通识必修课程,而且还表现为大学通识课程对通识教育精神的偏离,致其在大学文化创新中的作用不足。为此,大学必须回归通识教育之本质,实现自由与创新的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其对大学文化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质教育必须基于人性自由,维护人的完整精神,而精神的唯一诉求是自由。因此,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是教育实现"成人"使命的内在规定,"对真正的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的坚决肯定是存在主义为今日的教育哲学提出的动人的使命"[1]。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强迫灌输。教育应以保持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为宗旨,教育  相似文献   

4.
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是新时期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一战略选择体现了"卓越"、"比较"、"群体"、"中心"、"发展"、"文化"的目标意蕴,必须相应地用追求卓越的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全局战略发展观和文化发展观,来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相似文献   

5.
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传统的教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心灵"与"精神"的陶冶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必须回归到对"心灵世界"、"精神境界"的关心与关切。首先,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精神的成长,它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下的心灵世界。其次,关乎心灵的教育注重自由的思想,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追求学生思想的解放、精神的独立以及理性的批判。再次,关乎心灵的教育营造闲暇的时空。拥有"闲暇"精神的心灵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心灵,为学生指引美好的人生,帮助学生形塑高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自由教育与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是追求优异和卓越的人,而自由教育则在于唤醒一个人自身的优异和卓越,因此,自由教育对于公民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艳利 《河南教育》2009,(10):38-39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英国教育家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性、独立性为基本特征,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强调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倡导和传播这种人文传统是现代大学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精神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灵魂发育的季节,更是一个人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自由精神与教育从来都是相互亲近的.作为一项特具解放意味和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当承担起引领人们有意义的活着,并勇于直面自由本身的这样一种使命.教育的根本还在于"人"的生成,自由作为一切精神之精神,乃是对"人"之本真追求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启东汇龙中学创办于1956年,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学校。目前,学校有教学班66个,学生3300人,专任教师272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高级教师211人;南通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5人)。学校以"崇尚真知、追求卓越"为校训,以"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为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环境教育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自由飞翔     
<正>一、教育背景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上的心向。"小学六年级的儿童对自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普遍抱怨自己不自由,向往自由却缺乏追求自由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明晰自由的内涵,学会理性地追求自由,是小学阶段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儿童立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教育,是此节班会课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二、教育目标1.认识自由的美好,明确每个人都有追求自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真善美的属性表达,在内容向度上表现为真理性,在目的向度上表现为合德性,在精神向度上表现为审美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真善美的三种价值尺度,蕴含了真善美的统一规律和价值追求,其逻辑起点在于人的价值内化与外化,生成机理包含"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双向转换,客观基础是人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真善美的统一,达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同"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的内在规定一定是相同的。何为教育?教育其本质意义是对人性涵养和生命关怀,是促进自我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是激励每一个人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教育是解放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是以人性的本质所需要的方式尊重人的尊严,让其获得健全的人格、自由的能力、理性的精神、卓越的德行、独特的个性,而不是束缚、压抑、限制人的天性天赋。教育不能离开这个终极意义的"同"。教育发展应有的内在规定必须要"同"。教育是一个彼此关联且  相似文献   

13.
何晓文 《上海教育》2012,(Z1):10-11
中国高中教育面临发展选择。在经历了重点高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发展阶段之后,摆在领先高中面前的中长期改革发展任务是,如何回应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新期望,突破高位发展瓶颈,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发展目标是努力以"卓越文化"推进国际一流高中学校建设。通过构建"卓越文化",倡导"卓越精神",实施"卓越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为重点,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今教育发生的一个核心转换是从"灵魂转向的技艺"到专门化的"技术培训",这种转换具体体现为教育在社会功能、目的基础及内容上所发生的变化。施特劳斯认为,大众文化平庸化的侵蚀,特别期待自由教育提供人性的卓越,自由教育的成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它的重要前提是老师首先接近大师。文科教育必须在关注人的灵魂、注重阅读、倾注耐心和开放的格局下才能求解当代文科生的窘境。  相似文献   

15.
科技精神引领下的职业教育放弃了自身作为教育的归属,以技术培训、职业养成为目的,以追逐"功用"、"效率"的方式,精致、片面地训练人迎合社会的性能,从而掩盖了其指引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和应有的价值诉求,成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必须具有功能,但职业教育之作为教育,就在于应始终追寻培育自由的、卓越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的教化意涵,守望教育生活的意义渊源和价值视野.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施细则.借鉴<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应追求全面的绩效卓越,以系统的视角进行设计和评价,以"顾客"为中心,要基于事实、立足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文化、教育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系统.从文化性的角度看待人,我们会对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人的文化性表现为人的符号形式化,而符号正是教育内容的主要承载者;人的文化性的内涵是自由,教育是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校匡村中学时期"十大训育标准"的感悟解读中,提炼出"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16个字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而将"对人生命的成全"确定为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基于我校的教育传承,我们提出了创设"教育生境"的基本声称。即创设一个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主线的,包括学校所有关系人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在创设过程中,我们以校园生活社会化,生涯体验职业化,岗位实践课程化,发展评价智能化作为基本路径,以体悟教育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