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代表作品《逃离》更是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特点。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批评分析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女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然和女性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逃离》,对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具有生态关怀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艾丽丝·门罗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并成功问鼎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运用J.R.Martin等人提出的评价理论,对艾丽丝·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荨麻子》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态度的转变,为解读该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女性而言,逃离与回归围城,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但是,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不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出平凡女性的形象,更是细致刻画出她们平淡真实的生活,这些女性都有着对生活的相同期盼:不为命运所安排,逃离围城。本文就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以及分析小说的女主人公对围城的逃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首位加拿大籍获此殊荣的作家。近年来,国内掀起了门罗研究热潮。论文对国内门罗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力求呈现关于门罗研究的范围和趋势,为拓宽和加深门罗研究找到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加拿大当代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她的早期代表作是《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本文以她的其中一篇短篇《沼泽路》为例,来研究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沼泽路》中主人公贝尼叔叔是一名很独特的男性,具有浓厚的母性特点,他喜欢大自然,崇尚和谐,爱护、宽容女性,艾丽丝·门罗借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人与人和谐共进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观,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门罗的《逃离》用八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在男性社会中女性对传统角色的反抗和逃离。女性主义的发展,始终都无法脱离男性社会,这也就造成了其发展的虚无和矛盾。在不同的道德标准下,叛逆和逃离都无法游离在人性之外。艾丽丝·门罗通过《逃离》,用她独特的视角和体验,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觉醒、迷茫以及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1.
周伟 《海外英语》2014,(20):233-234,237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大师,其代表作《逃离》反映出她独特的叙事技巧,寓惊奇于平淡的讲述故事,并且结尾具有典型开放性特征,可以和读者产生互动,有很强的后现代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擅长创作短篇小说,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巨大影响,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笔下的女性聪慧、敏感,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论文以门罗众多短篇小说为蓝本,从门罗的生活经历、女性主义和小镇背景三个方面探讨门罗笔下的女性人物塑造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门罗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感受到她对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咪妮与巴特     
我家住的院子临街有一处很大的门洞,终年被两扇对开的铁栅栏门封着。左边那一扇大门上,另有小门供人出入。小门旁,从早到晚有一名保安值勤,看去还是个半大孩子,一脸稚气未褪。我第一次见到咪妮,是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它"岿然不动"地蹲在小保安脚边,沐浴着阳光,漂亮得如同工艺品。它的脸是白色的;自额、眼以上,黄白相间的条纹布满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门罗是著名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作品多借女性视角,以加拿大自然风貌为叙事背景,叙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故事。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门罗小说,以揭示西方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因为受压迫的同质性而产生的相互依恋。  相似文献   

15.
《橘子和苹果》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她的小说多集中于描绘加拿大乡村居住者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橘子和苹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叙述者和叙述角度;小说中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对家庭伦理叙事情有独钟,手足伦理作为家庭伦理的组成部分,贯穿她的家庭伦理叙事。手足伦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让人无法割舍的亲情伦理关系,是人类情感的重要支撑。门罗将手足间的竞争、友爱、疏离等关系嵌入小说作品中加以体察,揭示出现代手足伦理关系的多元化状态,表现出对构建和谐手足伦理的强烈渴盼。  相似文献   

17.
<正>《亲爱的生活》(加)艾丽丝·门罗著,姚媛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内容简介:小说讲述了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最完美、最具个性的"集大成之作"。这是关于生活,关于生活的旅途。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自传体小说《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以20世纪40年代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小镇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黛尔的成长经历。其中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思考贯穿于整部小说之中,敬畏自然、关怀动物、在精神上与自然认同均体现了门罗对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反拨。  相似文献   

19.
人生路上,无论愿意不愿意,你都必须跨过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其中,有一扇大门的后面是青春的驿站。  相似文献   

20.
人生路上,无论愿意不愿意,你都必须跨过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其中,有一扇大门的后面是青春的驿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