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首先是党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步探索;其次,是党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由“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的探索;最后,是党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升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从此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可动摇的目标,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对我国治国之略的发展和完善;法治与德治的正确结合,才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以理论创新精神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深化和完善,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乔子欣 《江苏高教》2002,(1):128-128
江泽民总书记在 2 0 0 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以德治国的提出并提升到与依法治国同样的高度 ,确立其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尚属首次。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这一命题 ,并努力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一、法德并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第一 ,法律体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说明,我国当前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正确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对于我们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是我党治国的新理念。本文分析了执政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根据,并阐述了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陈伟民 《上海教育》2001,(14):36-37
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结合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基本办学方针的现实需要。在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在“以德治校”中的作用,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氛围,把握二者相结合的途径,确立二者相结合的工作重点,坚持与时俱进,把我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不断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一个重要指导方针的提出,是我们党得出的正确的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必须保障依法行政,再者加强以德治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与以法治国相补充,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完全结合。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一个重要指导方针的提出,是我们党得出的正确的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必须保障依法行政,再加强以德治国,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与以法治国相补充,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完全结合。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的治国方略、治国体制,具有丰富的、确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建设是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现充实完善了法的基本价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的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向.做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制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深化法制变革,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观点, 论证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的措施、目的和意义, 并且认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权力意识与法律意识、自律与他律以及柔性疏导与刚性制约等关系。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法制化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它对于在新的世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解决“一手硬, 一手软”问题, 从“人治”走向“法治”, 并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治的基本思想启示了它的继承者,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发展,最终演进到将依法治国上升为治国方略。探讨依法治国方略的演进过程对于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时代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中国民放政治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一系列缺陷,邓小平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历史反思,得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思想,并建立起符合中国国实际的法制体系,在邓小平思想基础上,第三代领导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将与人治决裂,进入民主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但是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依然薄弱,并严重影响着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理性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理性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西部区域发展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西部区域发展的法治化,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西部发展多依赖于政策,现有法律也不能适应西部区域发展的切实需要。这就要求加强西部区域发展的法治化建设工作,为西部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