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道银  宋维翔 《情报杂志》2012,31(6):125-128,134
通过对126家企业IT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自我效能、乐于助人、注重形象、互惠感等社会资本要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乐于助人和互惠感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注重形象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是负面的,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则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知识共享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相似文献   

3.
论文将网络关系区分为工具型与私密型,将人际信任区分为认知型与情感型,将知识共享区分为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基于179份来自江苏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具型关系对认知型信任、私密型关系对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更高;认知型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显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情感型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隐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私密型关系对两类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组织间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涉及知识距离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研究很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345家企业的调查,研究了知识距离、环境不确定性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距离是组织间知识共享前因变量,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知识距离和组织间知识共享产生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之间没有调节作用,但对职业距离和组织间显性知识共享存在调节效应;技术不确定性对于知识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市场不确定性对于职业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对于组织距离和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之间并不存在调节效应。由此揭示了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组织距离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这有助于企业进行知识实践过程进行预先设计和掌控。  相似文献   

5.
认知和情感信任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和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如何促进知识共享是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326份知识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认知和情感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情感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认知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制度保障,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行为的引导、激励和约束,进而维护知识活动各方的利益平衡、促进知识活动效益的最优化。知识共享行为是一种组织制度安排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行为过程,受到知识治理的影响。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很多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涉及变量和因素有限,结论不稳定。另外,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最后,从研究方法上,知识治理是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知识共享是个体层面的变量,现有文献较少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来整合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剖析知识治理机制对个人层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而研究结论有待验证。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性地引入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来分析知识治理对于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关系。依据已有的文献成果,本文提出以下8个假设:(1)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非正式知识治理对于组织支持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支持感对个体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组织支持感中介了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8)组织支持感中介了非正式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中国华北地区140家企业621名员工为被试对象,其中男性占53.62%,本科以上员工占89.05%,工龄在5年以上的员工占76.97%,基层和一线工人占87.76%。对于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中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参考了Cao等(2012)对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测量量表,组织支持感使用Eisenberger编制的问卷,知识共享行为采用Yi开发了一套有效可靠的知识共享行为量表。所有变量在本文样本中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都达到标准。在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基础上,本文利用跨层次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知识管理领域中,员工组织支持感是链接组织知识治理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桥梁。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通过正式的知识治理对于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是要通过对于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来间接的作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2)组织知识活动对于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是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过程复杂。组织层面的正式知识治理通过三条途径作用员工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直接作用、通过非正式知识治理影响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以及通过组织支持感的间接作用。非正式知识治理是间接的通过组织支持感的单途径来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进一步打开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此外,本文结论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有效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二是要重视对员工组织支持感的提升。本文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样本收集的数据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第二,对于知识治理的划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中介变量、作用路径和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上三点问题将是今后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中的成功知识转移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以正式契约和信任为代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影响校企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契约维度(契约协调和契约控制)、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其探讨,从中归纳出相关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信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契约协调仅与显性知识转移存在正向关系,与隐性知识转移没有直接关联,而契约控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两种契约维度、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契约协调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增加校企知识转移,而契约控制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减少校企知识转移。这些结论为现有研究的矛盾观点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共享是增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组织行为。要想让高校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首先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共享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思路,文章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整合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态度因素包括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知识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感和创新型校园文化,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条件便利性感知。  相似文献   

9.
周小兰  李贞  张体勤 《科研管理》2018,39(3):90-100
成就目标导向作为成就动机的认知倾向,既是个体性格的稳定特质,同时存在不稳定的情境性特征。具备不同成就目标导向的个体由于动机认知结构的差异,对外呈现出不同的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而组织绩效考核取向作为普遍性的情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51家企业的678个样本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掌握目标导向与成绩趋近目标导向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掌握目标导向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绩效考核取向的提升,两种目标导向的主效应会逐渐减弱,反之则增强;成绩回避目标导向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绩效考核取向的提升,成绩回避目标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负向关系有所减弱,反之则增强,这类个体的显性知识共享意愿不受绩效考核取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in today's competitive world,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enhance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has become critical. This study develops an integrated model to understand key factors of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through constructs prescribed by two established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streams, namely, those concerning individual motivations and social capital. This study classifies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as either tacit or explicit 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level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their influences differ between the two. The research model is tested with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2010 employees in multiple industrie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significantly explains the variance of employees’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s unified perspective enhances our knowledge of how to improve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The new findings reveal that organizational reward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mployee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but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The analysis results confirm that reciprocity, enjoyment, and social capital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enhancing employees’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Additionally, these factors have more positive effects on tacit than on explicit knowledge inten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东道国母公司对IJV所采取的文化控制、IJV从外国母公司的知识获取以及IJV学习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中国华南地区96家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母公司采取的文化控制对IJV隐性知识获取以及IJV的学习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IJV隐性知识获取的程度与显性知识获取的程度有正相关关系;IJV隐性知识获取对IJV学习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IJV隐性知识获取在文化控制对IJV显性知识获取和IJV学习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丽玲  宝贡敏 《科研管理》2019,40(5):264-274
结合绩效评价理论、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焦虑理论,通过对535名企业研发人员的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同事评价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同事正面和负面评价对研发人员知识共享分别产生显著促进和削弱作用;(2)结果和过程导向的评价对知识共享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过程导向的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果导向的评价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更有效;(3)结果导向的评价弱化正面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积极作用,过程导向的评价强化负面评价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消极作用;(4)在群体关注较高时,结果评价对显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强,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娟茹  罗岭 《科研管理》2015,36(6):37-45
基于复杂产品研发的视角,运用知识管理和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探讨关键干系人知识共享行为的两个构面、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与复杂产品研发绩效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不仅对产品绩效和学习绩效有直接作用,还通过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间接影响产品绩效和学习绩效;同时,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和研发绩效的影响有所差异,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速度和学习绩效的影响较大,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质量和产品绩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