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新闻界,"采访悲伤的人,特别是在事故中失去了配偶、儿女或父母的人"常常被记者们认为是最害怕的采访任务,这在西方新闻界被命名为"侵扰伤痛".对于这一特殊任务,西方新闻界以"最小伤害"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封口费"是新闻界创造的一个最新的名词.处于消息蔽塞地区的某个企业出了人命关天(决不止一条人命)的事故,为了封锁消息,蒙蔽舆论,便向听到风声而纷至沓来的各媒体的记者们几千几万元地发放金钱以堵塞其口,这金钱便被称之为"封口费".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记者连连遭受劫难--被质问、通缉、拘留、殴打,堪称"记者劫".正如有人说的,内外部诸因素成就了"记者劫".而在种种外部因素中,我们无不发现,公权力的身影频繁地现身,打压媒体、干扰媒体的正常监督报道. 来自政府部门的"不得擅自发布",已然成为新闻人头上的"紧箍咒"."新闻通稿"往往是政府部门在某一事故发生之后"统一口径""维稳"的惯用手段.  相似文献   

4.
去年有两个与记者密切相关的"媒介事件"颇引人瞩目,一个是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涉案60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只有4名持记者证的"真记者";另一个是年底频发的数起"抓记者"事件,被抓的"真记者"据说涉嫌受贿.传媒界有人评日: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5.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扬子晚报>开始记者职业,进入单位半年后就被先后派到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个城市的记者站工作,在每个城市都呆了1年,为了帮助年轻记者快速、健康成长起来,单位特意从总部给我们年轻驻站记者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老记者做指导老师.工作一年后,再调回总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被派到无锡记者站工作.以达到锻炼驻站记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被称作"全媒体时代"、"全民记者时代",大众传媒和职业记者在流淌的新闻长河中跋涉的同时,自身也不时地爆出新闻,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近来一连串记者被通缉、被袭击、被辱骂、被殴打、被告上法庭等事件,只不过是一次比较集中的爆发. 媒体和记者构成"新闻元素",缘由多多,不可一概而论.不过,有一个缘由愈来愈突出起来,那就是舆论监督所引发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把关人"理论,表明新闻在"媒介的门口"有着被选中或被抛弃的命运.其实,在记者采写中,把关行为就已经发生了.记者收集新闻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新闻事实的过程.通过几次过滤,媒体把能够对社会产生实际影响的事实信息输入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8.
卜金宝  祁林 《湖北档案》2006,(11):44-45
2006年7月12日,记者在无锡干休所见到了87岁的老红军丁德山.下面是记者对他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9.
士辉 《新闻与写作》2003,(11):12-14
震惊于记者被收买时统宇 《中国青年报》9月16日刊登新华社记者刘铮写的通讯《繁峙矿难水落石出》。平心而论,在该矿难已过去一年多以后.特别是前段时间看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繁峙矿难纪实》后.再说感到震惊有言过其实之嫌。然而.这篇通讯的一个细节——11名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被当地干部及非法矿主收买——却让我中午困意全无,忍不住打开电脑,说说我的震惊。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文章<党报头条VS公安机关>,讲的是<焦作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为自己逮到了一个获得"全国新闻奖"的素材,采访后在头版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可是,一个月后报道中的主人公贺永星"涉嫌黑恶犯罪"被警方批捕.记者陈作华也因此文被撤销了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职务.  相似文献   

11.
1927年8月起,王若飞担任江苏省委农民部部长,9月又任江苏省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直到1928年5月.他经常巡视沪宁沿线各地,在无锡、宜兴,通如泰等地区农村都留下他的足迹,了解农民的疾苦,指导农民斗争.1927年12月在《布尔塞维克》(第7期)上发表《江苏农民大暴动之过去与将来》这篇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0年一年中,全国就曾经连续发生过:沈阳“白玫瑰”美容保健公司非法拘禁《焦点访谈》记者事件;济南记者被保安殴打事件;东莞塌楼事故记者采访被群殴相机被抢事件;南方都市报记者被打事件;山西煤矿爆炸记者采访被殴失踪事件;3家媒体记者采访江门事故遭围攻殴打事件;深圳记者被打摄像机被砸事件;上海两记者厦门遭殴打事件;衡南暴力殴打记者事件;广州《羊城晚报》记者被恐吓、追打事件;质量万里行记者西安遭暴力事件;南京围殴记者事件……在以上列举的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时…  相似文献   

13.
有央视<百家讲坛>"鼻祖"之称的阎崇年先生,近日在无锡签名售书时,被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掌掴耳光.随后该青年受到拘役十五天罚款千元的处罚,而且在媒体和网络上受到几乎众口一词的谴责.一位也曾在<讲坛>上"说书"的学者说:"无论如何,都不该对一个老人动粗."是的,对一个老人动粗不对;若是对一个少壮者动粗,同样也不行.所以,该青年因此而领罚,实是"咎由自取".  相似文献   

14.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08,(13):45-47
1977年,我还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被生产队批准为小社员,利用周二及周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30年后的2007年12月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我被世界银行及其所属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我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个国际新闻大奖.这也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对我用新闻"种地"效果的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15.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2017年9月10日至13日在无锡举办,196家海内外媒体近400位记者参与报道,推出一批有思想有高度的融媒体新闻作品,共实现5.24亿传播总量,在物联网发展中留下了"无锡印记"。这其中,与无锡展开深度合作的新华社专业团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满足了地方政府大型活动新闻报道、信息服务、智库报告、传播推广的复合需求。  相似文献   

16.
访前:寻找见面的"理由"采访对象拒绝记者的采访可以有种种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所以,我们看到一些记者经常碰"软钉子"、吃"闭门羹",有时还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而被逐.究其原因,记者在采访前没有寻找到面见对方的"理由"可能是主要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7.
袁伟 《视听纵横》2007,(3):117-117
记者,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在西方,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我国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经寄语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记者的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像水与乳那样难于分开。著名记者邵飘萍在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问题时,把"品性"作为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邵飘萍认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频频发生的记者被抓案,让新闻记者一次次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作为被抓记者朱文娜和李敏的代理律师周泽,其言论必然会为公众瞩目.<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受贿罪阴影下的记者被抓现象>的人物专访.本文力图从法律的角度,对周泽律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就记者受贿究竟是"错"还是"罪"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从一些采访实例考察记者的维权行为会发现,被警察扣留、绷又、报道一些特别事件的记者,以及所属媒体,多属于而胃的"市场化媒体".传统的非市场化媒体的记者,因为种种原因,一般较少面临这样的冲突.其实,因为市场竞争方式不同.市场化媒体和非市场化媒体记者不仅是采访方式有所区别,对新闻投人的热情也存在一定差别. 某全国性报纸一名年轻记者亲历过这样一件事.2007年9月,山东某煤矿发生溃水事故,181名工人被困井下,当地紧急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20.
记者被打,被通缉或者被投监,越来越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记者职业的"公共性",他们的类似遭遇仍会引起社会各方对"舆论监督权"及"保护记者权益"问题的强烈关注. 原本深受社会尊敬"见官加一级"的记者为什么现在会麻烦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