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好了?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诗的前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是“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究竟在何处“寻”到“花”的?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作了交代。 师:真会读书!老师为你们高兴。生:这两句主要写了黄四娘家花多。师:从何得知?生:第1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花满蹊”写的是花把通往黄四娘家的路径都遮住了;第2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的“…  相似文献   

2.
受过教育的头脑张敬秀(内蒙古大学学报)文凭还是文化水平?……我们的一家报纸把辩论引导到这点上:“为什么现在我们受过教育的人们少呢?”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查明,完全不能简单地确定,究竟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新闻工作者说出这样的意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  相似文献   

3.
早在元代后期,罗宗信就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周德清《中原音韵》卷首)。当时的著名文人虞集(1272-1348)便把“国朝之今乐府”称为“一代之绝艺”(孔齐《至正直记》卷三)。他们所说的“大元乐府”或“今乐府”,就是明清以后人们常说的“元曲”,包括元代流行的小令、散套、北曲杂剧、南曲戏文,前两种属于散曲,后两种属于剧曲。而代表元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无疑是北曲杂剧。“杂剧”之名并非元代独有,它始见于晚唐,宋、金时期一直沿用,涵义略有变化。元代的杂剧,特指在1…  相似文献   

4.
释“球”     
“球”的今义指一种体育用具,它的初义又是什么呢?《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解释道:“①球形物体;②同‘谬’,美玉。也指玉磬。”《辞源》则作:“①美玉;②玉磐;③今借作‘毯’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①美玉;②玉磬。”综观以上几种辞书的解释,“球”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美玉,二是玉磬。这似乎是没有分歧的。然而,“球”果真可以释作“玉磬”么?笔者认为,“球”的初义为“玉”,并无“玉磬”之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丛书》编者辩邹泽钧《唐代丛书》与《唐人说荟》这两部丛书究竟是什么关系?编者又究竟是谁?经查有关工具书,共有以下三种解说:(一)认为同书异名,为清山阴陈莲塘所编的有;1.《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张雪庵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版。“唐代丛书”...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生活的调色板色彩斑斓,但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说我们生活太单调。那么,生活,在我们初三同学眼里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初三(7)班3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状况?”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喜欢现在的生活?”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认为现在生活“正常”的同学占了大多数,因此,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见表2)也就在意料之中。有人说:“生活是一粒药丸,外面不包糖衣就没有人能将它吞下。”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7.
趣味识字谈     
学习“菌”、“苗”师:同学们,这里有兄弟俩(板书“菌”、“苗”)老师都认不出他们了,怎么办呢?哪个小朋友来帮帮忙?生:这两个字下边不一样。师:要是把这两个字编成口诀,应该怎么编呢?师:(边指“菌”字)田里种水稻,田外长青草,当然容易长“菌”。(同学们...  相似文献   

8.
师:(板书陶渊明《桃花源诗》中的几个诗句:“相命肆(从事)农耕”“桑竹垂(落下)余荫”“鸡犬互鸣吠(鸡犬相闻)”)这样的图景,我们在过去读过的哪一篇课文里曾见到过?生(齐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教师率领学生一齐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师:这写的是陶渊明的理想社会,是一幅很好的风习画。现在大家可以猜到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了吧?生(齐答):《五柳先生传》。(教师板书课题并范背全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下位巡视,回答了个别学生的提问。)师:这篇课文要分两段练习背诵:第一段是传的正文;…  相似文献   

9.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媒体教学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多媒体教学究竟指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可以称之为多媒体教学?对它的定义至今仍很模糊,人们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典型的有这样几种:一是指动用了多种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等)的教学(见《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0.
学科(discipline)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对此尚较为模糊,汉语中原本没有专门关于“学科”的表达,而现在的称谓是对西文的翻译。其本意大概包涵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含义是指对学生的训练,尤其是智力和品德方面的规范和训l练;第二层含义是指处罚与惩罚;第三层含义则指知识的分类(a branch of learnlng studied in a university,discipline译为“学科”正是基于这一层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吗?●四川长宁县逸夫中学潘明剑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位霸主。九义教材(人教版)采用此说,内容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40页。第二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  相似文献   

12.
“方言词”与“方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或称“地域方言词”)?现代汉语方言词通常指哪些词?我们发现,对此问题,语言界众说纷纭,所指不一。以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为例,可以归纳为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在某一方言区域内流行的词,我们称为方言词。”[1]“方言词指普通话里不用,而只有某个地区的人使用的词”[2].“方言词指的是跟普通话语汇相对的流行于某个方言的词语”[3]。上述种种界说,措词大同小异,观点可谓一致,归为一类。它们都把“方言词”看成是未进入普通话、不具有全民性、只在方言区使用的词。另一种意见可以黄伯荣、…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的教学刚进入质疑探究环节,就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事围绕“以城易璧”展开,但文巾有两处好像有意把“城”说成了“都”。一处是蔺相如拿着璧斜看着柱子准备击柱时,“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一处是蔺相如“归璧于赵”后在秦廷上说:“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这两处所说“都”与其他地方所用的“城”究竟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考、高考及其他各类各级学校的招生考试中,作文是必考学科,而且占分比重很大。作文究竟应当怎样复习?笔者认为,应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作文总复习计划。作文的复习内容可分为纵横两个方面:“横”的方面,即四种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要了解这四种文体的不同内容(即要素)、形式(主要指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基本写作方法及作用等特点。这四种文体都应全面复习,不能偏废,但也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即初中以记叙文为主,高中以议论文为主。“纵”的方面,可分为准备、作文过程和修改三个阶段。准备是指在复习…  相似文献   

15.
教师:(出示仿唐三彩马,提问)“三彩”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三彩”是指三种基本颜色;“三”是多的意思。 教师:这两种说法哪种正确,在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那么,唐三彩在唐代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 学生:艺术品;随葬品。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各行各业都希望通过改革促发展。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方案”)和四门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日前,就人们关心的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制定新方案的“大背景”和“小气候”是什么?   王继平(以下简称“王”):从大的方面讲,这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7.
人生真义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甚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得回答的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约有数种:第一是宗教象.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甚幺世界还有甚幺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  相似文献   

18.
what还是which?     
一次,一位学生问我:“‘你在哪个年级?’译成英语是‘Whatgradeareyouin?’还是‘Whichgradeareyouin?’,有人说第一种译法正确,也有人说两种译法都正确,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段Tom和一位shopassistant的对话:Shopassistant:CanIhelpyou?Tom:Yes,please.Shopassistant:Whatwouldyoulike?Tom:Idlike(tobuy)apen.Shopassistant:Wehaveonlytwokindsofpens.Whichwouldyouprefer,HeroorChanghong?Tom:IthinkIdpreferHero.对话中售货员问汤姆“你想买什么?”,第一次询问使…  相似文献   

19.
语法结构:又称“语法构造”。1),指语言的整个语法系统。2),指语法方面的各种结构。作这种解释时,又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语法结构的结构体;二是指语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语法单位:语法系统的组成部分。语素、词、短语、句子都是音义的结合作,都是语法单位。传统语法学以句子为最大的语法单位。现在有些语法学者主张语法学应该研究大于句子的单位(屯称句群或旬组)。如《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就把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语法结构与语法单位《汉语语法修辞词典》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自读·练习·讨论[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察今》。(板书课题)“察今”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儿选来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阅读课本注释①。生:(打开课本,自读注①。)师:课文是从什么地方选来的?生:是从《吕氏春秋》里节选来的。师:《吕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