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著作权法”涉及三个著作权法史的时间概念:300年的人类著作权法史、100年的中国著作权法史、20年的新中国著作权法史.这三个著作权法史时间表征了“中国著作权法”两个概念维度: “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本文从“不变”与“变”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的要义,并指出,有三种世界概念支配了我们对“中国著作权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及其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向东 《情报学报》2003,22(4):500-506
本文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修改的原因,介绍了著作权法修改的过程,评述了新著作权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新著作权法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谈谈著作权法中的“适当引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谈著作权法中的“适当引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史梦熊一、著作权法对“适当引用”的规定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著作权法关于适当引用的规定,著作权法实施...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法保护图书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构成了著作权法保护图书馆的理论基础。著作权法对平等、公平、公益等价值目标的追求构成了保护图书馆的思想基础。宪法是著作权法保护图书馆的法律基础。参考文献 11。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审查期刊来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 991年 6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以来 ,期刊著作权工作即有法可依。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 ,编辑工作既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也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 ,人们称之为编辑工作的法律规范。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一方面必须维护作者的著作权 ,另一方面不能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著作权纠纷 ,维护期刊作者的合法权益和期刊的良好声誉 ,期刊必须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来稿作认真的审查。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审查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期刊有义务支持优秀…  相似文献   

6.
广为国内外注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6月1日开始实施了。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沈仁干同志,请他介绍一下《著作权法》中涉及新闻传播媒介的规定,并对新闻机构在执行《著作权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些看法。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同志在审议《著作权法》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所有法律草案中,著作权法是最复杂的一个法,调整的关系最广,审议时间最长。”请您先谈谈《著作权法》产生的简要经过以及制定《著作权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表和转载是报刊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已有原则规定。本文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点分析和探讨报刊发表和转载作品时可能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在实践中尽量避免、减少相关法律争议,或者使已经发生的法律争议尽量合法合理地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出版物,现行的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地把它作为一种具体的作品加以保护,但其内容涵盖了著作权法中所称的各类作品,因而也可以沿用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一、现行著作权法对电子出版物的保护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可能涉及到著作权法所列举的9种作品,对它们都可依据现行著作权法给予保护。其著作权人可依著作权法享有相应的人身权和财产权。1.著作权归属由于电子出版物内容复杂,要求多种制作技术,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因而一般由一定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组织实施,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应归…  相似文献   

9.
日本图书馆界参与实施著作权法的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延明 《图书馆杂志》2006,25(7):55-58,72
当代图书馆活动与著作权法的矛盾日益突出。围绕著作权法的修订,图书馆和著作权拥有者的争论不断。考察日本图书馆界参与著作权法的修订、实施及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对于我们把握著作权法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书名书名是作者智力劳动的成果,应当先寻求著作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仅限于作品本身,而未明确包括作品的名称。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有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性”的规定,可以据此作出有关著作权的扩大解释,从  相似文献   

11.
对“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法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安平 《今传媒》2009,(7):21-24
一、时事新闻的概念 在著作权法的客体中,有两类被排除在外:第一类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第二类是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在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中,<著作权法>规定了以下三种作品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三、对著作权法具体规定的修改意见不论是去年1月国家版权局呈报国务院的《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报告》,还是去年11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均在保持现行著作权法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其部分章节与条款进行适当增删。这是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著作权法保护制度已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尤其是2010年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的第二次修正,为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立法的执行力度的不够,许多期刊编辑著作权法意识相对淡漠,没有认真学习领会<著作权法>,致使编辑工作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增强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法意识,加强<著作权法>的学习,使编辑在工作中知法、懂法、守法、避免著作权纠纷,已成为期刊编辑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这标志着《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著作权法》的修订,产生了许多争议性颇大的问题,新闻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就是其中一个,甚至有人将此上升至是否属“立法歧视”层面的问题。①本文主要从利益平衡这一著作权法基本准则入手,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分析一下新闻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著作权法与档案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著作权法》的颁布及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2002年8月2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已经构成,相应地,档案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揭开了实施著作权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新闻报道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凡是制定了《著作权法》的国家都没有将新闻(不包括图片)归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畴中。尽管各国《著作权法》立法的主要原则略有差异,但宗旨都是试图通过制定《著作权法》保护著作者的权益以鼓励作品的传播,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新闻由于其特殊性,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法与编辑的职能蒋东明编辑在出版活动中的诸多职能常常涉及著作权问题,甚至可以说编辑工作行为直接影响到著作权法的具体实施。在我国著作权法日益深入实施,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的今天,不仅著作权人需要用著作权法来保护自己,编辑人员更应熟悉和掌握这...  相似文献   

19.
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不同利益集团之所以对Google图书和解协议持不同的意见和立场,原因在于和解协议所规定的授权模式对著作权法维系的利益平衡带来了冲击。通过对Google图书和解协议的解读,以著作权法的终极目标为基点,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版权授权模式的理性定位,并提出著作权法相关条款的修改意见以及建立著作权社会管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清末著作权法近代化的动因既有外国的压力又有中国社会内部的需要.清末的著作权法存在着“超前性”的问题, “超前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著作权法产生的主因是外在的压力而不是内部的真实需求.我国著作权法近代化的主要动因是外因,这决定了近代化的路径就是法律移植.通过移植,我国著作权法很快实现了近代化,但也存在实施效果差等问题,为当下著作权法制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