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的配音翻译中,语境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和动态顺应方面的关系。认为语境顺应论对于配音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语境顺应论应用于配音翻译,为配音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成功的英汉字幕翻译为好菜坞电影《功夫熊猫》带来了可观的中国票房。文章以国语配音版《功夫熊猫》为例,以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视角。根据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和顺应的动态性,从语音顺应、词汇顺应、句法顺应、语体顺应和文化顺应五个方面探讨《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对其中二些译文提出了笔者的译文,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3.
黄津沙 《考试周刊》2011,(74):27-28
配音翻译是影视翻译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频繁,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大量进口电影和电视剧,为了顺应中国不同观众群的年龄、地位、审美观、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各种因素,专业配音人员对它们进行了配音翻译,本文分析顺应论如何指导配音翻译,使之以普通受众为中心,为普通受众服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运兴教授借鉴Jef 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在"论翻译语境"一文中提出了"语境视野"这一新的翻译语境模式。翻译交际过程中,译者角色双重性决定了在交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对译者所面临的和所需推知的语境视野会有所差别。对语境视野模式做进一步切分和探索,可以推出翻译交际理解阶段和翻译交际表达阶段的语境顺应模式,语境顺应模式能够清晰地凸显翻译交际不同阶段译者的不同语境视野。  相似文献   

5.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视角探讨了语境顺应对电影《英雄》字幕翻译的影响,指出了语境动态顺应在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在顺应论指导下,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角度出发,对选取的《雾都孤儿》荣如德译本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语境顺应在译本中的应用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取,以期为文学翻译中语言的选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动态选择顺应过程。文章主要以交际语境顺应论为框架,对国际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交际语境顺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及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语言使用者要动态地让语境因素和结构客体互相顺应。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动态顺应在文学语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也为翻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从一种崭新的语用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是一个极具解释力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使用语言的本质特征,这恰巧与动态的翻译过程不谋而合,因此,顺应论对翻译研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文章以运动广告为例,从语用顺应论视角看此类广告翻译顺应性的体现,从而得出:成功的广告翻译实质是对语言的成功顺应。  相似文献   

12.
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且动态顺应的过程。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审视归化和异化,并以鲁迅的异化观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顺应论为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之争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偏向于归化还是异化,其本质就在于是否顺应了翻译目的、读者的认知语境、历史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按照顺应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动态的选择过程,即文本与译者之间的顺应和交流过程,当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时,应选择与译语语境和语言结构相适应的表达形式,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功能意义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4.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语用顺应对旅游翻译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语的选择应顺应原语的内涵,在译入语的表达方式上作出恰当的选择,顺应语境才能避免出现信患传递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新闻报道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由东西方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差异而形成的文化专有项,译者在新闻报道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本和文化构建的能动性。文章试图从Jef.Verschueren语用顺应理论视角探讨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由于语言具备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的特点,译者在商贸新闻翻译中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出灵活的变通和选择,从而使新闻翻译能够做到既准确传达又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6.
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7年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以来,国内研究者们从引进介绍该理论到将该理论应用到翻译、文学以及语用学研究中作了大量研究.文章回顾了顺应论在中国的研究,归纳了我国学者们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影在全球的传播,其译制工作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的电影配音翻译呈现出了浓厚的本土化特色,这种特色可以用跨文化传播这个理论加以阐释.而这种本土化特色在电影配音翻译中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中国式幽默,二是采用流行通俗词汇.  相似文献   

18.
顺应论认为语言具有顺应性,它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译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也要做出语言选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形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因素。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面临着既要保持童趣又要将原作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双重挑战。我们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究译者如何处理儿童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并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为个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Verschueren在其《语用学新解》中提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翻译活动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也受到语言顺应理论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虞美人》的英译从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交际世界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译文是如何来顺应原文的意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