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唐瑛 《江苏教育》2000,(1):37-37
培养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几何形体的教学,《新大纲》中有这样的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周菊香 《双语学习》2007,(6M):92-92
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间想象力的基础,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各种活动,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九义”学大纲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复习应以此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形体特征促进表象的形成,正确把握好几何知识“初步”的尺度,强化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体现教材编排意图,找准强化空间观念的切入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都是从复习概念入手,通过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指导学生再次感知,以此强化和扩展表象,然后…  相似文献   

6.
认识图形特征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几何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儿童形成空间观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认识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过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8.
林革 《广西教育》2007,(7A):21-22
小学几何学习目的是要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的空间观念,就是指小学生在掌握一些几何形体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常见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看懂和识别学过的几何形体,并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条件等,在大脑里正确现出形体的形象、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空间观念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间想象力的基础,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各种活动,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涛 《教育导刊》2003,(5):35-36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空间观念的形成同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实验观察,积累感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几何知识的教学,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具体的目的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倡采用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几何形体的表象,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学生理解意义、实际应用、直观能力、空间观念、逻辑思维等能力,并展开发散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表象的支撑。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对知识的理解才会产生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空间观念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什么是空间观念呢?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及想象。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他...  相似文献   

16.
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及实际应用等各种活动,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提高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综述空间观念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对学生知识经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物模型的教学;加强识图与画图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包括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感知空间形式,建立空间观念;加强操作感知,获得空间观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巩固空间观念;语言调节,增强空间观念;通过变式、联想和再现,深化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如空间形式的科学。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教师通过对几何图形最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为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表象是由感知到概念间的“阶梯”,具有直觉性和概括性。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在学习几何初步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空间观念的形成又直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如一提到圆柱体就立即再现出钢管、圆木那样的表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