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殷飞 《中华家教》2012,(12):18-19
2012年8月间,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
《家长》2013,(4):4-4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记者调查,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家住南京的林女士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上某国际学校,夫妻俩的工资全部用来供他上学。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2012,(10):45-45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人人们的视野。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人民网8月21日)  相似文献   

4.
"拼爹"不成"拼同学",如今"拼同学"也成了流行语,并引发众人的关注。据新闻报道,西安某学生学习成绩中等,面临小升初时,其家长却大费周章地找门路花费8万元让孩子就读"名校"。但这位家长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入名校接受高质量教学,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初中交到"富二代、官二代"同学,以过硬的人脉换取未来的好前程。  相似文献   

5.
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人民网8月21日)一起走过懵懂少年时,共同面对了成长的烦恼,相互之间永远没有那么多杂念,同学关系历来都被视为世间最纯洁的关系。谁能想到在无处不在的"关系网"笼罩下,一些家长硬是把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塞进了学校,这简直就是在往宁静的校园,播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学毕业生通常就近选择初中,直接进入行政区内学校就读。由于各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不惜花高价购买学区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普遍。面对学生多、名校少的现状,英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地方行政区内学校采取摇号  相似文献   

7.
“起跑线”     
在中国基础教育的链条上,有一句口号异常响亮:"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许多孩子及其家长,都在起跑线上憋足劲拼速度、抢先机。由此带来一串教育怪象:择校热,争上重点名校,哪怕上幼儿园,也得上名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2,(9):7-7
事件回放日前,《三秦都市报》一则报道指出,目前一部分家长花大价钱将孩子送进名校,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为了孩子能上名牌大学,而是为了孩子能够交上一帮好同学,以后办事就有了强硬的关系网。报道立即引来舆论谴责。上名校为孩子学习成绩、为上名牌大学,花大价钱也许无可厚非,而仅仅是为了带来好的社会关系,大部分人对此无法理解。是什么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彭薇 《教育》2012,(28):5
新学年才开始,一些学生就表现出厌烦学习的"焦虑"状态,而一些新生家长也徒增"开学的烦恼"。这当中,除了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还有其他的"纠结"。让家长们"纠结"的事情实在太多。还没开学,一些家长就四处打听孩子是否分到了好班,班主任是否经验丰富,有的家长甚至提前给教师发短信,询问教室座位编排的情况。他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分到后排座位,会影响听课效率,所以希望教师将孩子座位安排在前排,容易引起教师注意,提高学习  相似文献   

10.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生活中的哪些事最能让你感到幸福?"最近,某小学在全校六个年级的200位家长中作了一项有关"幸福感"的调查,调查结果相当耐人寻味:99%的家长最关心孩子与同伴的关系,而并非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在同学中受欢迎,他们会感到非常幸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2%的家长选择了"心情会随着孩  相似文献   

11.
马良 《中学教育》2007,(1):32-33
很多家长和孩子,面对书店里名目繁多的教辅书,都不知该如何下手挑选。“精华”、“大全”、“名师”、“名校”……这些诱惑人的字眼总能让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地掏了荷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孩子用名牌,穿名牌,和同学讲名牌,俨然一个"名牌控"。名牌产品本是成人世界里的奢侈品,却开始蔓延到了孩子们的世界里。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时,家长应告诉孩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  相似文献   

14.
杨雄 《上海教育》2011,(11):45-45
一些聪明的家长往往采取:当孩子有所选择时,站在孩子身旁,为他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对孩子期望不一定非要做"第一",能做"唯一"更好。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快乐,找到生命中唯一的自己,做他唯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正>【本期话题】"高危"警报校长被视为职务犯罪高危人群,倒逼教育体制改革【话题背景】如今,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托关系,找路子,四处奔波。在北京,一些家长甚至不惜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把孩子送进名校。因此,校长、教育行政官员也就成为众多家长追逐的对象。北京市西城区检察  相似文献   

16.
艺术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为了踏上艺术之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生涯”:背负着画夹,也背负着家长们殷切的期望,行走在炎炎夏日里;本应充满快乐的童年,他们却在狭小的琴房里度过;在假日里,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自然的美景,而孩子们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如果说,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数百上千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学生及家长为“艺考”报名排队占位的情景让我们久久无言的话,那么,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去挤那么几所“艺术名校”以圆孩子的艺术之梦而节衣缩食甚至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则让我们无比心酸……艺术,带给无数学子美好的憧憬,也给家长、老师以无限的希望,然而,艺术之路,到底要如何去走?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个同学前天说,这个寒假很多高尔夫练习场和培训机构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打球。几千元高昂的学费没能阻挡学生家长的热情,不但假期班报名爆满,连长期班和周末班也陆续有家长预约。同学的儿子吵着要报名,她非常痛快地掏出几千元钱说,为了培养气质,别人学咱也得学。之所以如此热衷让孩子学打高尔夫,家长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懂礼仪,培养贵族气质。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群为了让孩子浑身上下  相似文献   

18.
金波 《考试周刊》2014,(92):194-194
为了让孩子、家长能走近"棋",了解"棋",融入"棋",作者尝试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努力实现"让围棋走进每个家庭"的梦想。开放式的围棋活动观摩,让家长从质疑到释疑;参与式的围棋教学活动,让家长由被动变主动;自助式的围棋竞赛活动,让家长变敷衍为热衷。不仅看到围棋使孩子学会了许多,更看到围棋使家长对教师工作越发感谢、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之上的行为。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很多自认为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那么新奇。好奇心指引他们不断地探索,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原动力。若家长能够正确地引导,不但能让孩子渐渐不再恶作剧,还可以让他们变成优秀的"好奇宝宝"。  相似文献   

20.
正怕考试排名,倒不一定与利益挂钩,但绝对与面子相关。怕安全事故,倒不一定嫌联系家长关注学生繁累,但责任难当。怕不被家长理解,倒不一定要家长全力的支持,至少不希望家长起反作用。怕学生难管,倒不一定要学生个个听话,但怕遭遇敏感学生的极端行为。怕耽误孩子,面对家长以名校为标准的高期望,你敢说,应该分析孩子的特征,寻找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吗?打造无恐惧教室的专题征稿以来,收到了不少关于老师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