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应该是以"民"为本,这被现代经济理论所验证。目前,我国进行的税收体制改革,也应该是以民为本的税制改革。针对环境恶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文从民本经济的角度,提出利用征收碳税的途径实现我国二氧化碳的减排,对于实现以民为本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芬兰、挪威、丹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碳税实践情况,探讨这些国家碳税制度的征收范围、税率、减免政策、配套措施、税款用途等问题,认为我国开征碳税应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碳税开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地区和产业在碳税征收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征收碳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碳税征收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减排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众多的减排CO2的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是征收碳税(Carbon taxes)和许可证交易(tradabl epermits)。虽然两者都具有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但在有效性、不确定性和公平性方面的表现却各有优劣。综合来看,我国应当将完善碳税作为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显著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改变,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解决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重点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从技术减排和经济减排两方面实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技术减排.经济减排有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两种手段,实施后都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我国应结合具体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减排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4):138-144
以政府对港口拟征收碳排放税为前提,比较研究竞争与合作两种策略下,港口碳税税率的征收对港口收益情况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分析最优税率的有效范围。基于博弈论理论,建立了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第一阶段在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基础上为政府制定单位碳排放的征收税率,第二阶段以港口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港口的单位服务价格,并采用逆向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发现:一方面随着税率的增加,港口的需求量逐渐减少,碳排放强度降幅逐渐升高;另一方面最优碳税税率随二氧化碳价格的升高而增加,且港口合作策略的最优税率高于竞争策略。研究表明政府采用最优税率对港口进行碳税征收会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同时分析出港口在竞合两种策略下最优税率的变化情况,达到了征收税率使港口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抑制制造商的产品碳排放水平,具有主导地位的零售商通常向制造商提供3种契约,即:批发价格契约(WC)、成本分摊契约(CC)和收入分享契约(RC).讨论并比较了3种契约的执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只要征收碳税,3种契约都能有效激励制造商为减排进行投资;在3种契约当中,RC能带来最高的产品碳减排水平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利润最大化,但产品最优碳减排水平达不到集中制供应链水平,也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供应链成员对契约的选择偏好都是一样的,两者都倾向于RC而不是WC和CC.为了有效降低制造商产品的排放水平,政府应该在RC情形时征收最高水平碳税,在CC情形时征收中等水平碳税,在WC情形时征收最低水平的碳税,以及在集中制情形时征收和RC同样水平的碳税.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开征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抉择,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碳税这一经济手段在促进温室气体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大环境效益,但碳税的开征也必然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本文在阐述碳税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碳税的积极效益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对我国构建碳税制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家减排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有效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训,同时减排工作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整体推进态势,最终推动经济向高效益和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碳税政策下基于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减排策略选择分析,考虑在碳税影响下建立制造商进行减排技术投入、再制造技术两种减排决策模型,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运用逆向求解法对减排成本系数、再制造投入技术系数进行分析,最后运用Matlab2016进行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实施碳税政策能够减少企业的碳排量,但是同时也会相应降低企业利润;减排技术的投入对企业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对企业利润有负向影响;再制造成本的投入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如果在较为合理的碳税下,也可以对企业的利润起到正向作用。回收价格对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探索——中国应对低碳经济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的减排方法中,碳交易和碳税同为间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采用。碳交易和碳税各有优缺点,哪一个更适合中国尚无定论。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层,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碳交易市场,走好低碳经济时代的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2.
碳税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碳税税率的确定是有效实现碳税功能的关键。应用庇古税原理,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得到最优和次优的碳税税率模型。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不同商品税率的差别、税率水平的波动以及税负转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与东部开发在体制环境、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环境约束、非经济因素干扰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次西部大开发。一是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开发之路;二是把西部开发放到环境保护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中去;三是把社会发展放在经济开放的首位;四是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也是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河南省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选取2005—2014年的数据,基于VAR计量模型针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加重河南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而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抑制作用,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河南省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一方面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和监督工作,继续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西部地区也曾是植被良好、山川秀美,华夏文明从这里发样,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这里建立。但是,时过境迁,由于长期以来在这片土地上人口负荷过重,人为的滥垦滥伐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相当脆弱。在承载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日渐突出。西方经济学对由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外部经济问题进行了种种探讨,其中不乏对我们有启迪之处;西部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大举措。但目前在全国推广生态环境补偿费面临两大困难:一是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依据,二是理论界对生态环境补偿费认识模糊。因此澄清生态环境补偿费与资源费的界限,并尽快把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纳入环境保护法制轨道,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具有统一的法律依据,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其过度排放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恶果,碳减排得到国际重视。我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减排压力,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意义重大。本文从立法原则、形式选择、法律要素设计等方面,对我国碳税制度构建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软件实证研究发展入境旅游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国家整体层面上,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从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发展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同样存在上述正向影响关系,但中部及西部的这种正向影响不如东部地区明显。针对上述问题,东部地区应积极开展入境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部及西部地区应该在发展入境游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推动国内游刺激地方消费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全球能源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国外低碳经济应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是: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寻找一条协调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涉及到各种关系,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东方和西部的关系、西部地区内部的关系、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公平竞争下政策优惠的关系、扶贫与开发的关系、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的关系、科学民主决策与领导个人负责的关系等,都需要用法律形式加以规范。所以西部大开发,首先要立法,并最终确立四个层次的西部大开发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