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心理活力状态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昆明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一般,总体来说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好;二、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指数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活力、情绪活力、行为活力、动机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指数越高其心理活力越高,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社会环境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识别了影响体育锻炼坚持的主要心理和行为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承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影响重要,学校制度因素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具有较大效果,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意图不强。提出以下建议: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致力于使大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偏好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影响体育锻炼的外因。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与心理资本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体育锻炼效果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动机的关系,对9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性别差异;健康动机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首选.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高于男生,而男大学生的社交动机高于女生;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好的手段。但目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有下降趋势。怎样调动大学生持久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玲  刘勇 《体育世界》2009,(10):49-50
为深入系统考查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动因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运用问卷调查方法,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表明:①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动因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健身动机、娱乐动机、交往动机、显示动机、逃避动机、学习动机、艺术动机、精神动机、能力动机和成就动机;②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水平要高于男大学生;③低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看中交往交际,高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看中缓解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12周体育锻炼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无论是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项目、锻炼强度,还是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均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阐述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期待及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足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从自我效能感与社会环境对体育锻炼态度影响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模型。基于间接态度测量的思路,采用模糊评价理论,研究了不同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态度测量的方法,并以绍兴市大学生为例给出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索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自我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体育锻炼动机现状与高校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差异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性,为高等院校提供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应对策,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与其运动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了《运动动机量表》(张力为,2001)和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认知评定标准对60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 (1)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认知能够有效预测其运动动机。(2)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认知对其运动动机的参与倾向具有显著的解释力(R2=37.70%,F=107.463,p<0.001)。(3)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认知对其运动动机的回避倾向维度显著的解释力(R2=1.60%,F=3.842,p<0.05)。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与运动动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水平越高,越是倾向于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本文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的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大学生中存在随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同时增加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紧密相关。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运动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实现全面化发展。本文从学生主体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高校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4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丰富体育锻炼内容;完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加强体育锻炼科学指导,提升学生运动技能;采用多元创新教育方式,强化体育锻炼意识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体育锻炼情况问卷对13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体育锻炼情况得分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尊与其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体育锻炼比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