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能力标准为核心、模块课程为载体、工学结合为手段、技能鉴定为保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行业主导开发的能力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行业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依照行业的能力标准,对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形成了以能力为标准的课程创新体系.运用能力标准理念指导高职教育课程模式选择和改革能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和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办学理念实施偏离,重升学轻育人;教师素质提升有落差,重教学轻科研;教学方法有偏差,重数量轻质量;学校课程建设能力滞后,重形式轻实效。对此,以新课改理念为引领,认真思考并提出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对策:树立适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追寻教育管理中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师德规范和能力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文追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现行教育课程改革把学校管理改革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起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管理的理念和体制,并最终实现以人文追求为目标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4.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遵循追求理想,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具体操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增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韩吟 《文教资料》2009,(30):108-109
世纪之交,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本次课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的,明确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本文通过对其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分析,旨在把握能力本位课程理念的实质内涵,并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教师团队的构建过程更需引领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优化学校的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8.
易晓明 《广西教育》2014,(25):48-48
正"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主阵地,学习"和美",研究"和美",践行"和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探索了一系列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又具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一、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繁复、主干课程不突出、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应更新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从培养目标、教学效果、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应变与调整能力等五个方面对课程整合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遵循“追求理想,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具体操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增强了学校课程实施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来,天镇县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立了课改工作的思路和做法,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坚持突破难点,以创新教育教学为龙头;坚持专题引领,以校本研训、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示范引导,以督查和激励为手段;坚持理念创新,以“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改理念、数字化理念、经营学校理念为先导;坚持资源共享,以创建“五优”学校为保障,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一、循序渐进,打好课程改革的持久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它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12.
赵竹 《考试周刊》2015,(38):13-14
文章论述了依据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在职业能力驱动的教改经验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对接智能交通产业,以课程建设为导向,重视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行动能力开发为目标,重点关注如何符合智能交通行业设置课程的相关教学项目案例,如何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零距离上岗能力的改革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从对北京顺义区实验学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与理念,正逐渐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课改关于课程实施方面的主张与建议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力发展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存在课程价值取向模糊与个体价值缺失、课程改革理念繁杂与生搬硬套、课程开发过程封闭与课程开发主体单一,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等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视角,高职课程改革应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课程目标,采取开放式、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以工学结合、能力发展为导向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并构建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拥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他包括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研究能力等等。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利,尤其在学校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能力本位课程的实证研究——以乔治布朗学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力本位课程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从加拿大高职课程理念、课程开发、课程大纲、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和归纳加拿大高职教育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进行课程开发,以实践项目进行内容整合和开展实践性学习的课程特征,以期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努力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职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上海二期课改新教材实验学校。本着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理念,学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最初从改革技能类和体艺类课程入手,进行具有学校特点的课程建设和校本研究,2006年2月起,学校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学期课程统整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时,要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为前提,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途径,以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任何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已是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的独特要求。上海电机学院升本后,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主导着课程文化的构建。技术本科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提高学校课程发展的主动力,推动着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学校校长在课程改革中应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呢?校长应该是一个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责任。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该校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因此,探讨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校长角色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