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淡“惩戒”而色变的教育时代,但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惩戒,在《辞海》中解释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它是一种教育的补充手段、辅助手段,是“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如何运用惩戒教育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  相似文献   

2.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自己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罚严重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当然,惩罚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任何惩罚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教育学生为根本,使学生在"受罚"中体会到教师的爱,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是对的,有助于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作为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丢掉了或不敢使用教育中的惩戒手段,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地说几句,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惩戒、惩罚是其手段;戒除、防止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6.
学校每年都要处理一些学生违纪事件,大多数处理能够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学生不理解学校"惩戒"的目的,往往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辱骂、威胁老师,使教师们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我深感教育"惩戒"这个话题太沉重,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一是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育惩戒”。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如此定义: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起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惩戒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尤其是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惩戒主张学校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加以必要的惩戒,但惩戒应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发展性需要。发展性惩戒倡导采取适合其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惩戒,旨在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自主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展性惩戒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所言:"学校对于犯过之学生,犹医生之于病者耳,非如警察之于窃贼也。"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施以有效的惩戒,也是学校的应有之责。  相似文献   

9.
惩戒是通过外在力量对学生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进行抑制的过程,有教育和警戒的作用。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规范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产生与巩固的一种管理权力和教育权利。中小学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拥有对学生的教育权,其中必然包括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惩戒权。  相似文献   

10.
以尊重为前提,达到认识高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使用惩戒教育手段必须始终着眼于孩子的可接受性、能发展性。惩戒要以尊重为前提,关心、爱护学生,避免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它不是插向学生心灵的利剑,而是浇在混沌者头上的一瓢凉水。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先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各大报刊杂志连续好几期都热烈地讨论了教育惩戒问题,对此有很多肯定的、赞成的意见。笔者也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要的辅助的教育手段。它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依法对屡次严重违规违纪并在“温柔教育”、正面教育无果的情况下的对学生实施的以教育为前提、以惩戒为手段、以不伤害学生身心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教育和惩戒。  相似文献   

12.
学校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惩戒不能一概否定。体罚是明令禁止的。而当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时,教师采取合适的冷处理方法也是可以的。有些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中有很多模糊的概念,把一些合法管理与对学生进行变相处罚混为一谈,作为学校或是教师,负有社会给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理。这个处理涉及到如何进行惩罚的问题,惩罚进行得合理合法,就不应属于体罚范围,相反,这样的处理方式还应提倡,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的难点在于惩戒失当与惩戒效果不佳。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常怀仁爱之心;教师提升人格魅力,避免情绪不合理宣泄;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惩";家、校、社通力合作,使惩戒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正惩戒是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达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未成年学生,中小学生在接受外在行为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准则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排除外来的各种影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矫正。教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行使惩戒权,必须明确惩戒对象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原则。首都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曾明确提出过"实施惩戒,应  相似文献   

15.
体罚教育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手段.一般来讲,体罚是指教师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身体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受到损伤的一种教育方式.体罚是教师合法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使.体罚分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两种.  相似文献   

16.
微观点     
杜二菊:惩戒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可少,惩戒教育也要有。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不是对立的,二者互相支撑。赏识是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赞赏、激励,促其继续发扬;惩戒则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批评、惩罚,促其戒除。惩戒是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付出代价并敢于承担,是以"惩"的手段达到"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惩罚的艺术     
杨欣 《教育革新》2007,(3):22-22
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周伟 《教育探索》2020,(3):79-83
教育惩戒权是从属于教育管理权的一项应然权,却出现了“不用”与“滥用”并存的悖论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惩戒的相关法律规范长时间缺位。教育惩戒行为作为一项法定职责和一种职务行为,其行使原则在于合法合规、育人为本、过罚相当、保障安全等四项。教育惩戒的方式与手段主要有采用正向列举法分级明确惩戒措施、采用反向列举法逐一排除不合法惩戒行为、采用兜底授权来细化补充惩戒规则。以期达到以育人为本,规范教育惩戒权合法正当运行,使教育惩戒权从“应然权”走向“实然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在教育中,“惩戒是指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向葵花认为,“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另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于惩罚本质内涵的理解存在两种向度,报应性惩罚观认为惩罚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