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确保教育质量提高,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大学迫切需要获得经营自主权,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借鉴企业经营理念,面向市场科学“经营”,开源节流,控制成本,真正把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到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上去,使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30(4):F0003-F0003
1.高等教育学原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大学的地位与作甩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大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及其发挥等。方向带头人韩延明教授,现任临沂师范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独著(译)、主编《大学理念论纲》等学术专著、教材、辞典30余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称谓流变的视角来探究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变革规律和特点,阐明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与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关系规律,以丰富当前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制度性基础即政府与大学之间合理的法制关系、大学治理、大学财政管理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这些趋势反映了各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本文探讨了日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在政府与大学间关系、治理结构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大学之间关系是大学与社会之间一系列复杂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制约着大学职能的发挥,制约着大学的发展.对英国高等教育拨款中介机构的演变进行归纳分析,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自我维持职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学组织最基本的需要是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自我维持是大学的永恒职能,大学的自我维持包括大学内部结构的维持和大学与外界交换关系的维持,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交换规律。高等教育界应重视大学自我维持的研究,“自我维持”应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7.
政府、市场、大学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大社会变革 ,促进“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因此 ,建立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项研究在立足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由构建“新型公共教育权力结构”、构建新型“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的新型高等教育治理结构 ,即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中介机构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与社会之间一系列复杂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制约着大学职能的发挥,制约着大学的发展.文章对英国高等教育拨款中介机构的演变作了归纳分析,以求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德国和美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都从不同的基点论述过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各有所侧重;两国学者有关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观都具有理性的特点和辩证的风格;两国学者不同的诉求反映了大学自身就有平衡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的需求。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大学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其逻辑起点主要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而很少兼及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以高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来研究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应是我国学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问责制是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问责制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明晰大学、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以及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布鲁贝克的两点论将美国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定义为自治和监督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而实用主义哲学则把大学、政府、市场内在地结合在一起。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以人为本位的教育人类学弥补了精英模式遗留的教育哲学的巨大空间,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合法性。政府是高等教育的立法者、赞助人和保护者,而高等教育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高深学问是大学和政府物质关系的纽带,那么对学生的价值和利益的关照则是大学和政府伦理的交叉点。只有从完整意义的高等教育角度出发,才能领悟美国大学和政府之间自治与监督的和谐与冲突,解读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背景下二者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政府在对高校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英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从早期大学的高度自治逐步走向加强政府的干预。现阶段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征:大学高度自治;中介组织协调,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机构参与,市场机制引导。我国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需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理解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本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平衡优秀与平等的关系,协调大学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要以明析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如何定位的问题为前提。在任何社会形态里,没有只有一种类型的大学、大学只有惟一使命的情况。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依然是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思想传递给未来的一代,而领导人训练、创造新知识、高层次专业训练、特定社会高雅文化的培养、社会既定道德的传承以及社会的改造等都应该只是成为大学的“附加功能”。一定要使学生和公众理解大学不是提供获利的计谋和就业单位的场所,而现代大学最终和最基本的使命应该是要激发他们理性的光辉和力量,培养他们坚持长远地、全面地看待个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所依据的市场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日本高等教育市场的不均衡性;国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差额与考试竞争成本之音质关系;教学的质量-成本费用函数与消费者效用的关系;日本的雇佣制度与大学的作用;大学的遴选机能与劳动市场的变化。市场原理的有效笥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得到较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国立与私立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结构体制将会发生重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market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expanded rapidly, while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t university, national and European levels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asks how institutional settings prevailing in national models of capitalism motivate distinct national approaches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globalisation, and European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While the university is defined as an organisational actor embedde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tself represents an institutional subsystem within the national model of capitalism.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th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approach to compare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German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actors involved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universities are based largely on market coordination in the British case. In contrast, this process in Germany relies more on strateg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organisational a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paths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universities are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and reflect the specific mode of coordination in the respectiv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model of capitalism more generally. This comparative case study shows that recent conceptions of path dependence as well as conceptual tools developed in the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literature, such as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y and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may be fruitfully applied to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教育市场中高校学费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服务价格,但教育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商品市场,教育市场中的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功能和政策目标,高校教育更关注的是社会收益和教育公平问题。高校学费是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学费的标准应遵照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并兼顾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高校学费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保证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Australian labour market decreased demand for low‐skilled workers and increased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workers and professionals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highly educated workers, the government reorganised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nd trebling the number of places for domest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alysing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surve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s' educa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graduating from university for six birth cohorts of Australians.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in Australia provided alternative pathways into university,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mensions, persist.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其最优的提供方式是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因而教育走向市场就成为必然。目前,社会办学、国外大学的进入以及教育资源的竞争,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精心塑造自己的独特品牌形象,定位对品牌塑造具有独特的作用。分析我国高等学校在定位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as in many o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igher education h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ces, developed from a relatively small, selective and elite-oriented to a large system of mass education.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the expan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and knowledge has brought about claims for genuine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s and for massive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a number of severe problems i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respectiv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sub-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has to be considered as a vital but unresolved problem.This article gives a short account of the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German universities and the labour marke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It also describes the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s which followed the federal framework law on higher education (Hochschulrahmengesetz) of January 1976, and deals with some aspects of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such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法人治理背景下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我国公立高校的法人地位是公立高校获得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和独立开展各种民事活动的前提,也是重新厘定公立高校与政府间关系的基础。与私立高校相比较,公立高校与政府联系更加紧密。在法人治理背景下,要重新界定公立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要排除行政干预对办学自主权的过度干预,充分保障公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应从改革对公立高校的拨款制度和评估制度入手,将政府拨款与办学质量挂钩,实现评估制度的规范化,充分发挥这两项制度对公立高校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