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提出:无论从学术上如何界定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在现实中现代大学制度都应该包含三大基本部分:大学法律章程、大学使命宣言、大学治理结构,这是保证现代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魂与骨架,是标识大学特质、构成现代大学制度的三大核心要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要有根(以大学章程为代表的国家完整法律体系)、有魂(以大学使命宣言所体现的大学精神与核心价值)、有骨架(以大学治理体系所支撑的大学组织制度与运行机制)。这是中国高等教育自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3.
人才的培养应该首先是人才意识的培养,即首先解决一个“有意为之”的问题。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现代社会需要来看,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大学生构建现代人才的成才意识框架。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社会、学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顺大学、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向未来 ,作为控制者的政府应该成为“有限的政府” ,作为制衡者及孕育载体的社会应该成为“开放的社会” ,而作为生存与发展主体的大学应该成为“民主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构建质量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或者说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使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达到国际水平,承担起富民强国的任务。这个使命的完成,仅靠创建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能达到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级各类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应该努力成为与世界相应教育层次接轨的、有竞争力的办学机构。一国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是否合理,体现着该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因此,要根据多元化质量观的要求,从时代与国情出发,构建结构合理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还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相关课题,对于现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大学这一社会基本组织形式的特质等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答案。近年来,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关于大学的地位、作用和特质等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大学,应该承担其应有的使命,为全体人类的福祉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的作用与组织经营等,都成了亟待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必须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与社会使命。大学的使命与其它社会组织使命一样通过组织的宗旨,理想、精神与实践具体表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对大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面对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需求,大学应该如何回应?有适应才有生存,有批判才有引领,大学必须谨慎地回答,理性地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波  王进元 《大连大学学报》2013,(1):102-107,113
中国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在普及高等教育、引进大学制度、提高办学效率和促进社会转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社会贡献;同时,其演变也可以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此,通过对中国私立大学的演变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清中国高等教育在大学使命、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等根本问题上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延续数百年来,职能不断丰富和拓展,但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时代进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功能和核心任务。大学的根本功能就是依托现有的人才造就未来的人才。从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共同努力的方向。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新世纪以来,欧美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我国大力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要求以高素质人才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以创新创造寻求新的发展动力。纵观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各国虽选择了不同的重点,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our issues during the m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1) how to understand the prime cause of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2) how to reinforce liberal education; (3) 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ality and excellence; and (4) how to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i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ll these are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about the ultimate goal of universities. Modern universities must make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 that their ultimate mission is places where stratagems for profits and opportunities of employment are provided; rather, modern universities should inspire students’ rationalistic potencies,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look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society and history from a long-term and all-around perspective. Translated from Beijing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6): 13–20  相似文献   

12.
选取和谐发展、人才培养、大学文化这三个视角分析高校和谐育人机制的构建,是由我国传统和谐思想产生发展历史及高校发展现实决定的。针对高校和谐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建立弹性、多元、均衡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引导力、凝聚力、传承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不能局限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是高校全体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每位大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与根本使命。大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勇于、善于和自觉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与义务,有机结合各自专业与工作实际,努力推进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高校教师必须从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视野出发,不断提升专业和各项工作的理想追求与境界,从而有效推进大学综合功能的全面实现及教师自身价值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学校定位   总被引:170,自引:0,他引:170  
高等学校定位 ,包括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 ,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三个层面。当前应重点研究的是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层。在对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 ,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各方面的因素 ,展其所长 ,要有大视野、大智慧和大手笔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群体是一种特定"社会人"群体,属于精英型的少数人群体,其特定社会角色决定了:这样的社会群体无疑需要承担起其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人民以及对于历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起主导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为此,也就需要具备其能够承担这个责任和履行这个使命的知识素养、社会素养和道德素养.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良好社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无疑就成了高等学校的现实任务和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使命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使命就是大学在社会实践中所应担当的责任。大学使命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世纪大学的使命是传递知识,19世纪大学的使命是科学研究,20世纪大学的使命是直接服务社会,21世纪大学的使命则应是塑造心灵。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人文和科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车之两轮,大学不应该因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丧失其对人文品格和精神的追求。只有将科学与人文、文化与功用融合并举.大学才能真正承担起它对和谐社会应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校职能本质上就是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随着高校与社会关系的日益密切,高校承载的职能与社会责任也就越大,而现有三大职能的局限与滞后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同时立法上缺少对提升高校社会责任的进一步明确要求以及当前高校社会责任意识仍较淡薄。鉴于此,修订完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加强高校社会责任宣传,构建高校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改革的实践表明,地方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应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加强聘约考核,并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模式,统筹兼顾改革中的各种关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日本高等师范学校遭遇数次“存废”之争,最终以“教育大学”的姿态延续至今。教师培养课程(师范类专业)和新课程(非师范专业)共同组成日本国立教育大学的本科专业体系。作为全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核心据点,日本国立教育大学始终秉行使命,深耕教师培养课程,全面涵盖与初中等教育和教学科目对应的专业,以培养具备高度专业水准的教师为己任。新课程作为应对少子化造成教师需求量下降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改变了日本国立教育大学本科专业的单一结构,其体量相对较小。政府在新课程的开设及其从激增到式微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特定历史根源与社会背景,日本国立教育大学本科专业形成了综合、细分、立体等结构特征。在自主与自律的基础上,日本国立教育大学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寻求自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